产业解读 556条 2021-11-05 23:04
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某种意义上,“十四五”期间,青岛城市能级能否再上台阶,关键看制造业能否凤凰涅槃。
“十三五”时期,青岛克服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重大压力,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但产业能级不高、优势行业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久前刚出炉的青岛“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青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左右,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国前列,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制造业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11月1日的青岛企业家日座谈会上,《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发布。5大方向18条“新政”在持续壮大制造业企业、补齐产业短板等方面精准施策,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意创新活力。
积极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城市新名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青岛大胆创新,实现“两项全国率先、四项全省创新”,显示出青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先进制造、高端制造迈进的决心。
全力壮大企业,培育企业梯队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青岛制造业要持续壮大升级,就必须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制造业企业。上世纪90年代,青岛之所以成就制造名城的美誉,离不开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大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管理、技术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岛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但不得不承认,近年来青岛制造业发展的势头有所放缓。步入“十四五”时期,青岛铆足干劲,要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取得新成效。
根据青岛“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岛要建成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千亿级企业5家左右,百亿级企业超过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力争达到600家。
“企业”由此成为政策措施中的核心词汇。其中,三大方向直接聚焦企业。
聚焦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包括培育接续发展的企业梯队,支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品牌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支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支持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工艺改进和服务型制造能力;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政策措施。
根据政策,对列入纳统且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经山东省认定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聚焦企业加大实物投资,包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
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企业年度设备投资不超过16%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可视情按上述比例通过财政奖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年度内投入50万元以上购置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制造业企业,按照机器人设备投资的2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对企业依据《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搬迁进入省级化工园区实现改造升级的化工投资项目,按照不超过设备(化工装置和设施)投资10%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通过财政奖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聚焦企业提升创新质效,涉及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推广应用首台(套)创新产品等。
根据政策,青岛要积极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30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采购工业设计服务,加快发展定制设计、网络协同设计、云设计和体验交互设计,对设计费用超过30万元的重点工业设计采购项目,在项目合同执行完毕后,按照企业实际支付设计费用的4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加强产品技术集成和功能创新,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突破,对通过省级认定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按照认定年度产品销售额的5%给予奖补,成套设备最高奖补150万元,单台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最高奖补100万元。
聚焦产业短板,培育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青岛将全力打造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三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及储能、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穴位”,政策提出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超高清视频示范应用、鼓励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产业数字化能力建设等措施。
例如对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1亿元、5000万元、1000万元且纳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15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中国软件百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称号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获得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称号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同时,政策也提出要聚焦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强化“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运用等,推动要素资源最优配置。
青岛将着力打造领军人才引领、优秀企业家运营、品牌工匠支撑的制造人才队伍,分批次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加大对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培训规模和质效。引导企业线上线下拓展新兴市场,对参加列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市场开拓计划、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内知名专业展会的企业,按其实际发生的展位费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产品展销、供需对接等开拓市场活动,根据实际费用,单项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立足培育新锐品牌、提升优质品牌,持续打造青岛金花梯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持续开展“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品牌整体宣传,全面提升青岛制造品牌影响力。
“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与奖补挂钩
政策措施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创新。其中,两项为全国率先“试水”。
在国内率先将财政资金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对比同类城市仅对水、电、气、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给或价格调控的做法,青岛将非投资类专项资金根据评价结果拨付,对评价为A类B类的企业全额支持,C类给予80%支持,D类不予支持,倒逼企业向“效益好、占地少、能耗低”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率先推动政府购买化工安全环保公众责任险。立足“花小钱、办大事”,梳理全市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仓储、道路运输4大类531家企业,初步测算每年保费约700多万元,通过集中打包、集中招标、集中采购保险的模式,给予化工企业保费兜底支持。
四大举措属全省创新。
创新实施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延链、补链、强链,通过资金支持重点引进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项目,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竣工投产后按照设备投资的2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推动两大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
创新实施“4K应用示范小区”惠民政策。选取若干住宅小区试点建设4K应用示范小区,提升4K内容和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应用示范小区,按照运营商建设投入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有效拉动全市超高清视频终端的生产销售,让市民共享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助推超高清产业发展。
创新实施5G网络基站奖补政策。5G网络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青岛全力推进5G网络基站建设,对完成市政府2021年度5G基站建设目标的电信运营企业,每个新建开通并采取独立组网模式的基站(含共建共享基站)给予1万元补助,单个电信运营企业或采取共建共享模式的联合企业最高补助5000万元。
创新实施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必须突破的“天花板”。青岛鼓励企业由发展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向绿色数据中心升级。对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按照国家补助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助;对获得国家绿色制造、工业节能节水、绿色数据中心等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将国家认定的绿色设计产品纳入青岛政府采购网网上商城的特色展馆(本地产品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制造、工业节能节水等绿色低碳项目给予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