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里的产业园区看点

产业解读 417条 2023-03-15 11:15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带动园区需求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政府工作报告》 经过多年技术研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带动园区需求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政府工作报告》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我国在部分产业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但仍有部分产业大而不强——比如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存在薄弱环节和短板,客观上容易受制于人,影响产业发展安全,因此,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通产业链堵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所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科技自主自强的重要性,尤其在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全球地缘经济变动的背景下,中国亟需破解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关键材料等重大领域的卡脖子风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发展安全。

报告还指出,「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作为实体经济重要承载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给产业园区提出了要求也带来了机遇。

一方面,有条件的园区应努力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在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资源对接等方面为优质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产业园区应充分利用国家推动产业升级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发掘隐形冠军、专精特新,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和技术平台落地实施,促进优势产业链落地生根、做大做强。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园区外资招引的及时雨和工具箱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之一。

外资如何愿意来、留得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等系列举措。

发改委还明确,在吸引外资方面,新一年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支持,在重点工作上,包括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等。

外资是各大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2023年是园区走出去重新连接世界的重要一年,但面临的形势也很复杂。

全球经济贸易增速放缓、美国加大高端制造业回流补贴、东南亚等成本洼地争夺中低端制造业、美国推动脱钩断链导致产业链供应链重整……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外资的系列举措,有望为园区招引外资提供更好的「工具箱」。

数据显示,2023年首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6.1%和28.3%。

科技园管理职能划入工信部

重磅调整背后有深意

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经表决通过。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将重新组建,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多项职责被划入其它部门,其中,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的职责划入了工信部。

专家指出,此次改革对于国家高新区体系无疑是一次重大改革——自1988年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开始,其发展就与科技主管部门息息相关。

1985年4月,国家科委(科学技术部前身)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报,建议在北京等几个科技实力雄厚的城市试办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7年12月,中共中央调研室、国家科委等7个单位组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后建议在中关村地区建立科学工业园(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给予优惠扶持政策。

1988年5月,位于中关村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诞生。

「核心目的就是加强产业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强化产业组织创新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突破;优化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等多链融合,提高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我国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刘会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这一调整的「深意」。

伴随科技部重组,火炬统计、高新区评价、孵化器、双创等涉科技园区的相关工作将如何延续和交接将有待观察。

“积极支持民营园区发行公募REITs”

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点之一。

围绕公募REITs的立法、税收、降低代理成本、支持民营产业园和商业地产纳入试点范围等问题,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带来了相关提案议案。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提出了《关于积极支持民营产业园发行公募REITs的建议》。

截至2023年1月30日,全国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交易的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共有25只,其中园区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共8只,发行规模合计为152.25亿元,约占总体发行规模的19%,仅次于交通基础设施类公募REITs,是国内公募REITs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目前发行的公募REITs项目仍以国有股东背景为主,民营REITs仅有两单,分别是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REIT、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

周桐宇认为,REITs本身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融资行为,需要集合运营持续性、基础资产的持续获取、持续建设及运营资金的投入等一系列要求。因此,目前REITs的监管机构对民企是否具备综合能力存在疑问。这可能是在REITs试点过程中民企参与数量较少的原因。

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行公募REITs的现状和发行所存在的障碍,周桐宇建议从三方面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园REITs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出加强民营企业或民营产业园发行REITs的支持文件。

二是加大对民营产业园发行REITs的支持。周桐宇注意到,目前已受理的公募REITs项目中产业园项目主要为政府主导,而在全国2万多个产业园中,民企产业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周桐宇建议在政策和具体措施上加大对民营产业园发行公募REITs的支持力度,降低对产业园规模的限制,侧重于民营产业园未来的成长性与盈利能力,支持中小产业园区在交易所发行公募REITs产品。

三是建议民营产业园完善自身运营环境,做好发行REITs准备。在周桐宇看来,产业园REITs对底层资产的筛选比较严格。园区应首先根据国家发布的REITs试点项目申报要求对于拟入池资产进行审查和筛选,在满足用地性质、财务指标等基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融资规模、资金用途等综合考量。产业园REITs对于园区运营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实现运营服务品质提升与资产价值提升的良性闭环。

“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

近年来,中关村充分发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田作用,持续深化先行先试改革,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全国政协委员陈军提交了《关于借鉴台湾新竹科技园发展经验,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的提案》。提案认为,结合中关村发展实际,要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可借鉴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的相关经验。为此,她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营造鼓励创新的体制和环境;二、坚持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三、外引、内培并举,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四、完善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京津冀探索建立联合招商、税收分成、科创飞地等协同机制”

京津冀三地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深入推进创新协同,不断加强科研合作,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针对这一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产学研用」链接联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是加强对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筹指导。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天津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协同联动,支持京津联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基地,推动京津冀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市场化合作机制,建立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二是建议推动京津冀三省市探索建立联合招商、税收分成、科创「飞地」等协同机制。聚焦航空航天等「国之重器」和优势资源,共同构建以头部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推动构建京津冀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生态链。支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天津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建立「创新平台+企业孵化+产业园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科技金融创新高地。

“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提交了有关「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的建议」。

2022年,长三角GDP总量突破29万亿元,接近全国的1/4;全国GDP城市30强中,长三角城市11个。国内新能源产业集聚度10强城市,长三角占一半。昝圣达认为,尽管如此,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仍有待提升。

他举例,苏浙皖都在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同质竞争趋显,在电气器材制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尤其明显;长三角核心区各个城市中,超过半数都将汽车、石化、通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尤其是高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有些城市盲目提出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拼政策抢发展资源。

为加快推动区域高质量协同融合发展,昝圣达提出了建议,包括:淡化行政观念;提升协调能级;通过一体化发展重特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有序链接等。

“在深圳建设若干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取得核心突破的重要利器,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建议在深圳建设更多的大科学装置,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带来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薛其坤表示,目前我国的大科学装置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也开始迎头赶上,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一流创新资源正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动力,但目前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布局还是难以满足大量的科研需求。

他认为,深圳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重点关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深圳的落地和布局。

薛其坤表示,希望促成国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若干个大科学装置,这些大科学装置不是重复建设,而应该是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实际、科技需求、未来产业需要来建设。

“成渝地区优先支持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带来的提案是建议成渝地区优先支持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李正国认为,在成渝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分布不平衡,北翼(川东北、渝东北、万达开)尚无一个国家级高新区,为更好发挥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作用,建议「在成渝地区优先支持达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李正国通过调研中发现,达州高新区仍然存在产业基础不强,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不足,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含量占比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和百亿级重点项目支撑,缺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创新载体及服务机构少,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支持达州高新区按国家级高新区标准进一步优化建设布局;进一步聚集高端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大开放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支持建立高水平中试基地”

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一般是先在试验室取得科研成果,通过中试条件放大试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方案,再进一步应用到大生产上,中试是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进而实现工业化、商业化规模生产的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的主要建议之一是《关于支持建立高水平中试基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卢庆国介绍,多年来,我国通过多种途径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现实中普遍存在重试验室建设、重生产、轻中试,致使中试环节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许多产、学、研项目合作失败的原因是研发成果从试验室直接进入到大生产,导致科研单位埋怨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接受消化能力差,企业则认为科研单位的成果不能用,相互指责,既严重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信心,又导致项目失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卢庆国建议,国家科技部门加大对中试平台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国家试验室等平台建设的条件中,突出中试条件的占比权重。在科技项目设置上,单列中试平台基地建设为支持对象,支持中试平台基地建设,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沿海石化园区配套使用绿电”

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表述备受关注。

广东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健认为,若能将石化与新能源结合,并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将是打造「绿色石化」的有效手段。

对此,周健建议,一是加大电力替代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石化企业绿电消纳能力;二是支持沿海石化园区配套使用绿电,提升新能源使用比例;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强石化园区氢能源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等整体布局,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统筹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管理、科研、金融、绿色、协同的赋能,有望在日渐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产业园区需求的复苏和质量的提升。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