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坤生物医药产业园企携手打好防疫战,共筑同心“园”

产业解读 556条 2020-06-21 10:08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围绕着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国家首次明确了十大重点突破的制造领域,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

2015年,《中国制造2025》横空出世,围绕着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国家首次明确了十大重点突破的制造领域,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地,以北部基础研发、南部高端制造明确分工全力支持产业发展,一直以来,生物医药产业都是开发区的重点产业之一。鸿坤产业紧跟区域发展布局,在亦庄相继开发运营鸿坤·生物医药谷、亦庄鸿坤·智谷、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三大特色产业园,深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产业,促进区域产业聚焦,并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

现今,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现状如何?企业又将面临哪些的发展契机呢?

产业分类

医疗器械,指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以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根据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规,医疗器械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一类器械: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基础外科用刀、听诊器、检查手套等。

二类器械: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医用卫生材料等。

三类器械:需要植入人体,用于支持和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一次性使用采血器、助听器、隐形眼镜等。

根据国家食药总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一类器械实行备案管理,开放经营,二类器械实行注册审批管理,经营备案管理,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三类器械实行审批注册管理,经验许可管理,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

 

产业现状

长久以来,因为研发能力薄弱、市场需求低迷、缺乏专项支持、政府采购限制等原因,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尤其是在医学影像设备、超声设备、植入器械等领域,医疗器械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几乎被西门子、GE、强生等跨国企业占领。

 

最近十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百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市场需求逐步上升。同时,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做了长远规划,并出台了一批医疗器械专项支持政策,相关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 亿元,同比增长19.86%,近五年的复合增长速度超过15%,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方向。其中,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植入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医用耗材是最大的细分领域。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比例为1:1,全球平均水平约为0.7:1,中国市场仅为0.25: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格局

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17625 家,其中可生产一类医疗器械的企业6096家,可生产二类医疗器械的企业 9340 家,可生产三类医疗器械的企业 2189家。另外,医疗器械销售经营公司多达18.6万家左右。

中国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企业规模偏小。以行业龙头迈瑞医疗、新华医疗、乐普医疗、鱼跃医疗为例,2017年销售额分别为112亿、100亿、45亿、35亿元人民币,与国际巨头美敦力(288 亿美元)、强生(251 亿美元)和 GE 医疗(183 亿美元)存在较大距离。

2017年,全球前10大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9%,前20大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54.5%,前30大器械企业市场份额占比约为64%。中国前20大医疗器械企业(按照销售额)的行业集中度只有14%。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没有在细分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绝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线非常单一。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突破,国内诞生了许多优质的医疗器械企业。目前,除了主板上市的医疗器械公司外,最具成长潜力的就是新三板的上市公司。

 

根据165家样本企业分析,其中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8%。

 

热点领域

热点一:医用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种类很多,按照其用途不同,有临床医疗用机器人,包括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诊断与治疗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

 

工信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技部《“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均提出,要大力发展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高精尖产品。

目前,手术机器人占医用机器人60%的市场份额,是最大的细分产业,国内军用医院、省级三甲医院基本配备了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产业。

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北京天智航公司的“天玑”机器人是唯一获得CFDA认证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也是世界上首个能够开展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由于医用机器人属于高精尖产品,一般由企业、科研单位共同整合科研资源,联合研发并进行产业化。

热点二:新型植入器械

植入器械,指通过外科手段全部或部分插入人体,并在体内至少存留30天,且只能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取出的医疗器械。如膝关节、人工锥体、骨钉、心血管支架等产品。

 

2018年,中国心脏支架市场规模约370亿元,骨科植入物市场规模约240亿元。全国植入器械生产企业约2200家。不过,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公司仅有乐普医疗、凯利泰、和佳股份等十余家。总体来说,中国植入医疗器械的整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年左右。

2016年10月25日,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对肺动脉带瓣管道、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系统等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优先审批。2017年6月7日,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共同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规划》的通知,重点发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植入装备等产品。

近年来,随着纳米工艺处理技术、可降解药物涂层、新洗脱药物开发、3D打印等技术的进步,在心血管植入、骨科植入物等领域诞生了一批优质企业,如冠昊生物、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等。这批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均保持营业收入的4%以上,这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开展新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占领高端市场。

热点三: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包括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设备等。

 

2018年,医学影像设备产业规模达到850亿元,是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产业。由于关键技术掌握在西门子、GE、飞利浦等企业手中,国内产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仅如此,大型医用设备的采购,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审批许可证,这也限制了行业发展。

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医学影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诞生了许多进口替代型的优质企业,如影联、东软、迈瑞等。

 

医学影像产业链有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IT系统、医学影像中心、医学影像云平台和医学影像AI等五个环节。受益于行业发展潜力的诱导,创业投资疯狂涌入,AI+医学影像、独立医学影像中心、影像云平台成为热门投资领域,预计未来会诞生大量龙头企业。

 

热点四: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是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

2017年中国诊断试剂产值规模约500亿,平均增速20%。其中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POCT诊断试剂。

 

目前,生化诊断已经是红海,市场规模约80亿元,年均增速7%左右,国内已经完成了从进口代理到自主研发的转型,可以提供70%的试剂供给。免疫诊断市场规模125亿,年增速15%左右,化学发光诊断是未来的主流。以基因测序、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为代表的分子诊断是最具潜力的细分方向。POCT诊断在国内刚刚起步,三诺、鱼跃、九安、万孚等企业已经开始了布局。

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家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行业平均收入3000万元,平均净利润300万元,毛利率可达60%。

 

热点五: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是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上游核心环节。2018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规模约20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速度15%。

 

生物医用材料融合了新材料、生物技术、再生医学、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替代损害的器官和组织,如人造心脏瓣膜、假牙和人工血管等。二是改善和恢复器官的功能,如隐形眼镜、心脏起搏器等。三是辅助治疗过程,如介入性治疗血管支架、用于血液透析的薄膜、药物载体与控释材料等。

《“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中均提到,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为方向,推动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的融合,加速仿生医学、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加快3D生物打印、材料表现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新一代生物材料检验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布局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植介入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战略性产品,提高医用级基础原材料的标准。

热点六:家用医疗器械

家用医疗器械主要是相对公用医疗器械而言,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适合家庭或个人购买及使用。主要分为家庭诊断设备、家庭康复设备、家庭保健设备和智能医疗硬件四大类。

 

2017年,家用医疗器械产值570亿左右,复合增长率约22%。其中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产品已经得到了普及。

 

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将朝着智能化、可穿戴、远程医疗方向发展,智能健康设备最具发展潜力。

未来,器械设备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测量的健康数据上传到健康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记录、保存、查看个人的健康数据,建立用户个人的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应用,可以在健康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健康咨询、指导等功能,形成健康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健康服务的生态闭环。

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器械产品的功能将会逐渐被丰富。比如,可以通过高精度的生物传感器,监测人体汗液、血液的成分,甚至可替代医院的健康检查功能。

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未来将重点培育8-10家在国内、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集聚区,80-100家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完善的国家医疗器械标准、测试和评价体系。可以预见,医疗器械产业将成为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

园区位于亦庄价值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27.6万平方米。项目依托亦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以生物医药为引领,集医药研发生产、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招商电话:400-6366558转105

 

鸿坤·生物医药谷

园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毗邻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总建筑面积34000㎡,致力于打造国际智慧医药产业基地,为国家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提供载体空间及全周期发展服务。

招商电话:400-6366558转105

 

亦庄鸿坤•智谷

园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京东总部,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米,涵盖企业总部办公、研发、中试、实验室等多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以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控制系统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基地。

招商电话:400-6366558转105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