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制菜时代:政策利好 今年的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个文件可以说是中央的1号文件,中
今年的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个文件可以说是中央的1号文件,中间提到了关于预制菜的一个重要定义,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央级别正式把预制菜写进去,其中提到了“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等于在中央1号文件正式给予预制菜产业一个定义和定位,之前大部分是非官方的探索和探讨,同时包括了一些地方政府,比如说广东政府、山东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把预制菜作为一个产业正式来定义,之前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分享过好多次:预制菜不是一道菜,它是一个产业,那今年2月份的1号文件里正式定义了这个内容跟我当时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二十大报告里面特别提到了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的内容,生态内容里面提到了四点都跟我们的产业园经济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预制菜产业园经济。
第一要建立资金支持体系。发展产业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比如政府应该在资金支持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要优化现在存量的资金模式。比如说投入冷链、农业产业建设资金,现在要给预制菜产业拨专项资金,这已经在二十大以后各省的动作里面看到他们相应的内容,同时要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向预制菜的产业领域。
第二要建设多层级的人才体系。大家都理解,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人才体系、要有团队、要有人才策略。所以,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吸引高级人才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我们看到今天有很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开始进入到预制菜产业,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第三要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规划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园区,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这一点我们特别要强调一下,“建设完善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说明国家政策导向,政府开始投入和进入到产业园区建设,在我们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发现有很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由政府主导,这跟国外有些区别,政府主导的比重比较高,那么,在预制菜产业园的建设中将会有更大的连片准备力度,也就是说实际上跟我们政策出台的关于预制菜产业集群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各地政府在出台预制菜相关政策的时候,一直都在强调要打造产业集群。从中餐工业化到今天的预制菜产品餐饮的零售化和预制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产业上下游的集合,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在预制菜这个产业里面的体现,其实是产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这样才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增加竞争力。所以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也会成为政府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做行业发展,做产业发展,就要利用和能够抓住这种时代来建设、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
第四要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我们在跟各地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县级政府都已经开始实行预制菜产业链链长制,这有助于我们做预制菜产业园,能够把我们的产业政策和想要实现的企业目标结合进去,这个部分是非常好的政策利好。
预制菜不是一道菜。前一段时间我看到国家领导人在分享土特产,土特产就是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实际它也不是我们原来所指的土特产产品。在今天的国民经济分类里面,并没有预制菜这个分类,今天的预制菜可能既不在食品产业,也不在餐饮产业,很有可能是在食品和餐饮行业交集的一个领域诞生出来的新产业、新物种。它跟我们说10万亿的食品产业和4.47万亿的餐饮产业比起来还很小,但是它有可能在这两个产业交集的过程中诞生和发展出来,最后演变成一个餐饮食品的品类。我们今天说的预制菜有可能诞生出来一个更大的平台,未来的6年它会成为一个万亿甚至三万亿的产业,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改变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就是在行业分类里面会出现预制菜或者餐饮食品这样一个新的分类,这是我自己的一个看法。
预制菜市场的分类现在很普遍: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分类方法。这个分类方法,说实话它不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是根据消费者使用的习惯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关于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其实我的观点是它主要是两个大类:一个叫即烹型,也就是说预制菜实际是半成品,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酸菜鱼、水煮鱼这类产品拿回去以后打开料包进行烹饪的叫即烹型。还有一个就是即热型,冷冻的产品和食品,放到微波炉或者锅里加热一下就可以食用了的就叫即热型。即食和即配也是辅助型的,即食大部分是食品行业都涵盖了。比如说在预制菜领域应用非常多的像711这样的便利超市,里面就有很多0-4度保鲜、冷藏的产品,他们就属于即食类的,你拿过来就可以吃了,或者是他们来加热一下。即配大部分指的是火锅,包括现在用到非常多的火锅材料和配料、配菜,这些都放在即配这一类产品,这是消费形式。按照贮运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温层来划分,比如说速冻、冷藏、热链和常温。按照消费人群的分类:可以分成团餐、快餐、商超、餐厅等有很强的消费场景分类方法。按照国别分类:中餐、西餐、日式,还有其他的国家,这也很常见。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种的分类方法,比如说按照属性:骨质的、豆制的、面点的等。按照我们传统的烹饪方式:又可以分为煎、炒、烹、炸等。
预制菜的分类有很多种,我们回顾一下,有利于去定义产业园。未来我的观点是预制菜领域会集中化,它的集中会按照我们刚才的那些分类去集中,不可能一个企业所有的分类都能做,也不可能就是一个产业集群,所有的方向都覆盖,它可能会有侧重点,侧重点恰恰是我们未来预制菜产业园所要重视的,也就是预制菜产业园在做自己的产业经济规划的时候,不能是大而全,应该是小而精,应该在产品分类上面去做区隔和差异化。然后在产业集群打造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所以,预制菜产业园是指由政府组织和企业牵头,为实现广义预制菜产业融合发展而创立的特殊区位或城区。这是我专门总结的一个定义,因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预制菜产业园的定义,其目标是打造完整的预制菜产业链与生态链,通过深度打通食品与餐饮融合共生,实现人们美好生活愿望及新型生活方式。新型预制菜产业园应学习美国模式,建立以技术为依托,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型。为什么这里要提到美国模式?我们目前的产业园模型,特别在预制菜这个领域,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差距,技术和科技的含量还不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和未来预制菜产业集群的形成,将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壁垒这样的预制菜企业和品牌,一定是以技术为依托的,具有先进管理模型的这种业态,所以,我们也有这样的定位。
美国有比较成熟的产业模型,它主要分成一个是管理模式类,一个是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分配方式里主要分成两大类,一个是技术依托型,另外一个是产业依托型。技术依托型是说我们看到的科技园、科学城、加工园等,产业依托型主要是我们看到的这种复合型的产业形态,但是它一般是以优势企业,就是我们说的核心企业为主导,就是一个产业园有一个核心企业。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绿色菜产业园未来也是这样,也就是说有很多的企业它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园区,但是我们看到的目前的企业还过多的关注自身的产业园区建设,比如我知道有很多的预制菜上市公司,目前正在扩大它的产业,包括生产工厂和产业园。也就是说它已经在建新工厂的时候,已经不单纯是建工厂了,而是建了一个产业园区,但是我们也看到他在建产业园区的时候,还是停留在产业园的初级阶段,或者叫产业园的发展阶段,并没有进入到一个高级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他们自身的发展是有很大优势,比如预制菜的上市公司,他在拿地方面,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他们也有资金也能够投入产业园区的建设,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强。但在产业链打造的过程中是忽略的,也就是说更多的还是关注自身企业的建设,而忽略了我们今天可以作为优势企业主导的产业园区模型的建设。也就是说在一个不管是几百亩还是上千亩的产业园区里面,可以以自己的产业作为依托,然后产业上下游把他们招引进来,形成一个具有优势企业主导,能带动中小企业复合型的产业园区,这个是预制菜产业园特别有优势的地方。当然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整合型的,也就是说会把美国的技术依托型也介入到这种产业园。从主导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模式上来讲,美国主要是有学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主导,政府、大学、企业联合管理的这样的模型,那么,我们说中国的产业园这个模式里,未来也会是这样,目前我们看到是预制菜产业园是以政府主导,然后核心企业产业依托,产业指导为主的两种模式。
从产业园的发展来看,就是按照功能区划分成很多的产业园区,但是按照性质和定位,又有产地园、销地园、品牌自有、龙头企业、私有物业、资源共享、产业平台、智慧生态等不同的这种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从产业园到产业城这样一个建设过程。在我们所经历的项目里面,已经开始有千亩甚至万亩的产业园区规划。这些上千、上万亩的产业园区,它一定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园或者产业园的建设。所以,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伴随着它从4千亿到3万亿的发展过程,它一定可以支撑我们从一个原来的食品产业园升级到一个产业新城,这个产业因为它集成了食品和餐饮两大产业,如果在产业园区里面加入食品产业、餐饮产业和食品、餐饮结合的预制菜产业,在新型的大型产业园里面,跟我们的城市结合,你可以看到大型的产业园规划里面都有城区、居民、餐饮、交易和相应的科技体验。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园区里面,预制菜可以支撑和发展产业,完全可以到一个产业新城。
1、产业园经济:产业园价值链
首先,从政府出发,我们看到有专门规划出来产业发展土地。大家已经看到各地政府都已经划分了预制菜产业用地,这个时候一个产业园的发展,它需要产业地产商和战略合作方拿地联合开发,同时它也需要二级产业园区的建设方,包括载体建设、配套开发、融资渠道、招商引资和运营服务,有可能是一家企业全部做到,也有可能有多家企业。目前我们看到很多的餐饮企业、团餐企业在做中央厨房产业园规划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新的模式出现。这种新的模式就是利用轻资产运营的,由政府和政府相应的平台公司作为产业地产商来开发土地,甚至做配套的载体建设和配套开发,或者是引入产业基金。但是由餐饮企业、团餐企业和食品专业的团队来做运营服务商,运营产业园,我们看到这种轻资产运营模型是非常创新的、新型的预制菜产业模型,因为预制菜的餐饮属性非常强,所以,餐饮企业在未来产业园区的运营中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很多团餐企业已经打造了一个新型的产业园模型,成立了专门的产业园运营团队,甚至可以快速复制。那么,他们的效益产生主要就体现在产业运营的效益,也就是说产业链的集成一定会产生,比如说品牌孵化、股权交易,甚至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的投入和发展,这些都会带来更多产业增值的价值洼地,产生产业收益。同时我们也看到资产运营收益,一般来说,比如说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的重资产,它会带来物业收益、园区的相应的收益,还会有相应的产业投资。那么由政府平台公司主导的投入模式,有一个优势就是政府对收益的回报,它的周期可以接受的比较长,比如10年、15年。在这种情况下,有利于产业,就像食品产业或者预制菜产业,它是一个低毛利的产业,虽然它的量很大、很稳定,但是它的毛利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它前期的盈利建立和持续性发展就非常重要。往往这种政府主导的长产业投资,长周期的产业回报,就可以扶植这样的产业园区进行前期的发展,所以资产增值收益不是没有,而是相对来说是一个长周期的资产增值收益。
2、产业园经济:产业园模式的转变(从1.0到5.0)
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建设,当然了我们看到很多项目它是有配套的住宅或者工艺,这种可以增加项目的红利。所以刚才我们看到的产业园区的价值模型,各方在预制菜产业园产业体系里面都能找到相应的位置。我想再讲一下产业园模式的转变,一般来说用五个阶段来总结今天的产业园模式,大家最熟悉的第一个是1.0版本,建一个产业园主要是靠基础设施。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把它分成了5个模式,最基本的模式就是租赁。第二种模型是效率驱动,所谓的效率驱动就是一站式服务,从食品产业园来讲,预制菜产业园在运营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与政府合作,把质检、检验检测和市场局合作,把这个部门放到我们的产业园里面,我们在预制菜产业园里头加入检测中心,就有利于我们做这种一站式效率提升。第三个模型是效益驱动,这不单纯是一个效率的集成,更重要在效率集成基础上,同时把效益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力,这样的话,企业就更愿意入驻,无论是购买型还是租赁型的产品。如果我们能够在政府主导和引导下,把三方服务都集成进来,以增值服务提升效率为导向的这种效益驱动模型,一定更容易吸引企业进入到我们的园区,更容易帮我们建设成一个产业链。在新型的产业园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4.0版本,就是投资驱动的这种产业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他们已经面向新产品的研发、新企业的孵化、新产业的培育等开始进入到产业里面。第五个就是创新驱动,我们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需求,包括环保型的双碳加持产业园,甚至与社区、社交和社会地融入,将“三社会”加持到新型的产业园里面,将有机会打造真正的5.0版本。预制菜改变生活方式,预制菜产业园承载:衣、食、住、行、游、购、医、娱等创新场景,这也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拿到一个产业园区项目的时候,我们往往先去做战略和定位的分析模型,这个非常重要。比如在规划一个厂房的时候,如果不清楚它的定位和未来要生产的产品,我们就不知道进什么设备,就没有办法很高效的完成未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打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产业规划第一步就非常重要,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和定位模型。一般做产业园规划,一定是先从底层往上走,然后再从上往下去印证的一个循环模型。从底层往上走,实际上是从价值链的规划,比如说大型的产业园,一定要利用园中园模型、四循环模型、S·M·A·R·T、战略5W2H、产品PESTEL等来进行产业链相关联的分析。但是仅仅光有价值链的层面还不够,我们说3000亩以上是一定要建设有生态链,这是有机会打造万亩产业园,千亿产值的。
2、产业园方法论:城市,区域,国内,国际四大市场循环
所有做产业园的如果不去考虑市场推广、销售和市场营销,那在新型产业园里面,基本上就是你招引来的企业,但是不能给它一个市场,也不能给它一个成长的空间,那么,实际上就跟我们说卖地没有区别。但是真正未来的3.0及以上的产业园区一定是把一二三产能够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我们叫“深耕二产,拖一产,促三产”模型,这种模型也是政府最喜欢的,作为二产这种中央处理器和二产的这种产业代表,可以打造四大市场循环。第一个就是本地的循环,不管你是县级市还是地级市,首先立足在本地的产业,当地的老百姓肯定也要消费食品和餐饮产品,也就是预制菜产品。所以,我们的预制菜产品首先要考虑本地供应和本地循环的深入打造及深耕。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深挖本地市场经济,然后再打造区域循环。再一个是国内循环,大家都知道预制菜本身是个冻品经济,未来在国内打造出来好的预制菜品牌以后,是完全有机会卖到全国的。未来通过中华美食的一带一路可以卖到全世界。四大产业价值链里边上游、中游和下游,我们把它分成了采、产、供、销四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