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再迎大利好,龙头股股价已“疯”

产业解读 556条 2021-08-15 12:39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下称《通知》),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
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下称《通知》),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

受此影响,A股储能概念板块掀起大涨。截至8月10日收盘,科华数据(002335.SZ)涨4.43%,盘中一度涨停;孚能科技(688567.SH)涨13%、上能电气(300827.SZ)股价涨12.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但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短板和问题突出,制约更高比例和更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而实现碳达峰关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关键在于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在于电网接入、调峰和储能。

为此,《通知》要求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具体从四个方面开展:


第一,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能力。

电网企业要切实承担电网建设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的主体责任,统筹调峰能力建设和资源利用,每年新增的并网消纳规模中,电网企业应承担主要责任,电源企业适当承担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责任。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以及系统调峰成本的下降,将电网企业承担的消纳规模和比例有序调减。

第二,鼓励发电企业自建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

在电网企业承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以外,仍有投资建设意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鼓励在自愿的前提下自建储能或调峰资源增加并网规模。对按规定比例要求配建储能或调峰能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电网企业按程序认定后,可安排相应装机并网。

第三,允许发电企业购买储能或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

在电网企业承担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并网责任以外,仍有投资建设意愿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与调峰资源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化交易的方式承担调峰责任,以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新增抽水蓄能和储能电站等签订新增消纳能力的协议或合同,明确市场化调峰资源的建设、运营等责任义务。签订储能或调峰能力合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电网企业按程序认定后,可安排相应装机并网。

第四,鼓励多渠道增加调峰资源。

承担可再生能源消纳对应的调峰资源,包括抽水蓄能电站、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气电、光热电站、灵活性制造改造的煤电。以上调峰资源不包括已列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的资源。

《通知》提出,要自建合建调峰和储能能力的确认与管理。在配比方面,为鼓励发电企业市场化参与调峰资源建设,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下同)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配建比例2022年后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每年公布一次。

而针对购买调峰资源挂钩的比例,《通知》要求,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15%的挂钩比例购买调峰能力,鼓励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购买。购买比例2022年后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每年度公布一次。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5.6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1.79GW;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居次,约3.27GW。


今年以来,主管部门针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已经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特别是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出台尖峰电价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引导用户在电力系统低谷时段多用电,并为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这对促进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加快发展、有效消纳。


政策持续“刺激”之下,储能概念成为A股市场的香饽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本轮炒作中,上能电气凭借惊人的股价涨幅成为龙头。整个7月份,上能电气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72%。持续异动的股价,引发了上交所的关注。

8月初停牌核查数日后,该公司股价复牌后继续“疯涨”。8月10日,上能电气盘中股价触及185元/股,创下历史新高。至此,该公司自今年7月份以来的股价涨幅累计超过440%。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