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 556条 2021-09-17 18:55
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宁波近日发布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从产业体系到产业布局,从标志性产业链打造到“卡脖子”攻关,从“大优强”引育到“新智造”,一张锚定未来、蹄疾步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按照计划,宁波市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二争先、三突破、六倍增”。全市工业增加值规模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到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8100亿元,争取进入全国城市前五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5%左右,保持基本稳定,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实现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质量奖、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制造业“大优强”企业及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制造业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倍增。
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和国际智能制造新高地、全域产业治理新高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新高地。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治理现代化,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制造业强市。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将是宁波未来布局的重点之一。 (殷聪摄)
扬长补短
构建“五个一批”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宁波产业体系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宁波正加速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的当下,宁波同样需要抓住新的机遇、新的风口。在此次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产业体系建设仍是宁波聚焦的重点之一。
按照计划,宁波市将做强一批优势产业。发挥宁波制造业优势,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绿色石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优势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加快锻造长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优势产业向更高层次跨越式发展。
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宁波市将聚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汽车后市场,推动整车制造规模化、汽车零部件高端化、汽车后市场专业化发展,构建纵向协同、横向联合的新型整零协作关系。重点打造节能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产业链。
其中,在整车制造领域,宁波市将积极培育引进品牌整车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积极布局氢能汽车、优化调整节能汽车;在汽车后市场领域,推动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提升汽车后市场专业服务,发展汽车文化。
做大一批新兴产业。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关键基础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力争新兴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
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围绕时尚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文体用品等一批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通过积极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再造传统产业新活力、新动能、新优势。
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深海空天信息、氢能与储能、区块链、基因技术,提前谋划类脑智能、量子信息、6G、柔性电子、碳中和等前沿产业,主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布局未来产业体系。
壮大一批现代制造服务业。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检验检测认证、现代供应链服务、创新设计服务、科技服务等一批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扩大现代制造服务业有效供给,构建专业高效、竞争力强的现代制造服务业体系。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宁波市将着力突破机器视觉、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图形图像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和算法,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关键器件、系统集成和智能终端,拓展“人工智能+工业”“人工智能+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养老”等场景应用,打造覆盖“应用场景—核心算法—智能器件—智能软件及系统—智能产品—智能企业—智能产业”的智能产业链条。
节能环保产业是未来宁波期待做大的一批新兴产业。(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错位
形成“一圈三带多园”产业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宁波市将按照“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的思路,以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为契机,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合作的“一圈三带多园”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都市工业圈空间范围包括海曙、江北、鄞州主城区、奉化主城区及宁波国家高新区,将依托望春工业园、前洋经济开发区、明州经济开发区、奉化经济开发区、宁波国家高新区等重点平台,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前沿新材料)、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服务、现代供应链服务等现代制造服务业。
北部湾区产业带空间范围包括余姚、前湾新区、慈溪,将依托前湾新区、余姚工业园、余姚经济开发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基因技术)、电子信息(智能光电、集成电路、消费电子)、智能家电等产业,促进北部地区融合发展,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辐射。
东部临港产业带包括镇海、北仑、鄞州东部、奉化东部及象山北部,将依托慈溪滨海开发区南片区、宁波石化经济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鄞州经济开发区、象山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大力发展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产业,培育海工装备、海洋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南部滨海生态产业带包括象山南部、宁海两地,将依托象山经济开发区、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宁海经济开发区、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智能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光电、光伏)等产业,实现“三带联动”。
与此同时,宁波市将强化园区平台的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链导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平台。根据各区县(市)的产业定位、发展空间,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园区,发布“一园一业”发展规划。
比如,宁波前湾新区将重点布局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布局新材料、生命健康、软件与新兴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布局汽车、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重点开发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新材料等产业。
宁波市将引导时尚纺织服装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 (企业供图)
聚焦重点
十大任务支撑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大优强”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提升产业平台和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努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此次公布的“十四五”规划还明确了10大重点任务及17个重点工程。
按照计划,宁波市将聚焦“大循环”构建,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聚焦“卡脖子”攻关,持续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聚焦“大优强”引育,全力推动企业“四上”发展;聚焦“新智造”模式,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绿新高”项目,加快推进产业扩量提质;聚焦“数字化”转型,着力补齐数字经济短板;聚焦“价值链”提升,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聚焦“绿色化”发展,积极推进全域产业治理;聚焦“优质化”发展,全力打造质量品牌强市;聚焦“集成化”服务,优化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与此同时,宁波市将加快推进产业链培育工程、工业基础能力再造工程、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培育工程、制造业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工业互联网工程、智能制造2.0工程、产业精准招商工程、“双百”工程、集成电路产业培育工程、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服务型制造培育工程、工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小微园区建设提升工程、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以及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以打造标志性产业链为例,宁波市将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重点产业链培育清单,深入推进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特色工艺集成电路等10条以上标志性产业链,谋划推进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细分产业链。
通过着力“强链”,提升产业引领发展能力。针对企业实力强、产业基础好、辐射作用大的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大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建设贯通上下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做优配套、做强品牌,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韧性。
通过着力“补链”,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重点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编制产业链图谱,着力引培一批关键重大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着力“延链”,做长产业发展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依托本地核心产业环节,统筹国内外资源,积极布局资源—产品—产业—品牌各环节,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通过着力“融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融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上下游企业融合,产业链融合,打造产业链共同体。力争到2025年,10条标志性产业链规上企业产值规模突破2万亿元。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