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 556条 2022-05-22 17:07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自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以来,美欧宣布的对俄罗斯的“毁灭性制裁”,给俄罗斯经济、世界金融市场、能源、粮食、半导体芯片、汽车等供应链带来重大冲击,世界经济随之反复震荡。美欧股市连连下挫,原油、黄金和粮食价格暴涨,欧元和英镑兑美元下跌,卢布兑美元暴跌,人民币兑美元则出现微跌的趋势。与此同时,俄乌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雪上加霜”,全球通胀压力持续攀升,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2022年4月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先后发布报告称俄乌冲突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世行预计今年乌克兰经济将萎缩45.1%,俄罗斯经济将萎缩11.2%;欧亚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萎缩4.1%。全球经济增速下降0.7到1.3个百分点,降至3.1%至3.7%之间。
第一,俄乌冲突引起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石油及天然气产量均排名世界第二位,同时也是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及天然气出口量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占比达到25%左右。能源价格层面看,当前原油及天然气价格除了反映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溢价外,也对俄罗斯能源供给预期中断进行计价,欧美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持续制裁,必将引起能源品价格进一步飙升。
第二,全球能源供需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如果俄罗斯因此次俄乌冲突油气出口量大幅下降甚至中断出口,且伊朗、利比亚等传统生产出口大国因遭受美国制裁或内乱等原因而难以快速提升出口量。全球油气供给侧和需求侧(东亚经济体+印度+西欧等)的结构性失衡将进一步加剧。
第三,俄乌冲突导致中国能源安全重大问题的影响度相对较小。具体到中国来看,由于中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油气占能源消费不到30%,油气市场切换导致的高油气价格对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运行的冲击相对可控。当前,全球最大LNG出口国前三位分别为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2021年,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2600多亿元,占比15.42%,进口天然气占比9%。2022年3月份,我国从俄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总体规模仅32万吨,而从澳大利亚进口了168.67万吨,从卡塔尔进口了113.77万吨。但世界市场油气价格飙升极大增加了进口成本,推高我国工农业生产成本,并传导到下游的消费端,形成通胀推力。同时,由于油费大约占我国公路货运成本的40%,油价上涨会对公路货运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问题二:俄乌冲突将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链造成怎样的影响?全球是否会出现新的粮食危机风险?乌克兰是中国第一大葵瓜籽油和第二大玉米进口国,俄乌虽不会禁止对华粮食出口,但可能因本国的内需而减少出口。俄乌冲突是否也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一方面,俄乌冲突导致的粮食出口减少将直接威胁全球粮食供应。乌克兰是世界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国,第二大菜籽油出口国,第三大坚果出口国,第四大玉米、大麦、黑麦、蜂蜜和高粱出口国。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谷物出口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55%。同时,俄乌冲突导致粮食耕种面积减少,乌克兰春耕工作无法全面展开,乌克兰2022年主要春季作物预计播种面积为599万公顷,比去年减少22%,势必将带来秋季粮食产量减少。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影响化肥的供应将间接威胁全球粮食供应。俄罗斯在全球化肥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出口化肥的限制已经延长至8月31日。2020年,俄罗斯氮肥、钾肥、磷肥的出口量分别位居全球的第一、第二、第三位,全球约有25个国家对俄罗斯出口化肥的依赖程度超过30%。俄乌冲突将严重影响全球的化肥供应,加剧粮食安全问题。
具体到中国来看,俄乌冲突对国内的粮食价格和农产品供应影响有限但值得警惕。总体来说,中国的口粮自给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稻谷完全自给,小麦自给率为95.4%,玉米自给率近年稳定在98%以上。我国对粮食进口的依赖仍占比不小。2021年,中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的24.1%,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尤其是,大豆和油料是我们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两种产品。大豆近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为87.88%,棕榈油近5年平均进口依赖度高达99.97%,菜籽油的平均进口依赖度为14.45%。因此,俄乌虽然不会禁止对中国粮食出口,但可能因国内耕种减少和冲突需要而减少出口。在油脂、肉类以及高端进口食品上,受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影响,将会出现一定价格波动。
问题三:俄乌冲突对国际和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机遇?以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行业为例。
一是,俄乌冲突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全球供应链遭受到新的冲击。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全球供应链一直在调整。而俄乌冲突的持续,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全球供应链遭受到新的冲击。
第一,俄乌冲突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作为许多关键原材料和能源的重要供应商,俄乌冲突阻碍了两国大量大宗商品的出口,原油、天然气、钢铁、各类有色金属、化肥及粮食等多个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链陷入混乱状态,贸易限制措施的激增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世行4月份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能源价格2022年将上涨50.5%, 2022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平均价格将达到每桶100美元,比2021年上涨42%。包括农产品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预计2022年上涨19.2%。2022年小麦价格预计上涨42.7%,金属和矿物价格上涨15.8%。
中国是最大的能源、矿产和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国,金属矿产的进口量至少占了全球一半。进口大宗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的上升,直接传递到工业品导致PPI价格上涨。从PPI向CPI,价格从生产品向消费品慢慢传递。目前这种价格传导过程还会持续,因为在外围原材料价格还在上涨,运输成本也还在大幅度上升,这种输入性的通货膨胀还会继续。
第二,俄乌冲突导致全球海陆空运输业均面临较大风险。全球运输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受到严重冲击,俄乌冲突使得运输问题雪上加霜,导致海陆空交通运输均受影响。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分析报告显示,过去12个月,欧洲和亚洲间的航空货运占全球航空货运收入的20.6%,俄乌冲突导致每月大约有400架航班被迫“绕道而行”,导致燃料费上升20%-40%。供应链物流服务公司FourKites预测,受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集装箱运费将飙升2-3倍,每标准货柜的运费将从10000美元飙升至30000美元。
俄乌冲突之下的中欧货运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显著,一方面是冲突前已经进行了运行调整,比如通往乌克兰的通道早在冲突以前就停运,另一方面,一些运行在中欧海陆通道上的班次在冲突后采取了绕道、转港等措施。但是俄乌冲突带来明显转变是订单减少,有的订单被退单或者停止发货,例如,中欧班列上海号目前货源有40%左右的下降,班列开行频次也减半。
第三,俄乌冲突打击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链,如镍、钛、钯等重要的制造业金属是航空、汽车、化工、装备等制造业生产必不可少的上游关键材料。如波音、空客等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业需要钛,镍可被用于制造不锈钢和电动汽车电池。俄乌冲突已导致相关金属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镍为例,3月初金属镍价格突破每吨1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而根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电池行业对镍的需求预计将在2040年达到260万吨,而2020年仅为9.2万吨。
相关金属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影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中支出占比最大的动力电池价格已上涨超过80%。上游成本骤涨将导致我国新能源整车成本在国家补贴退坡情况下难有压缩空间。3月以来,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外车企和长城欧拉、上汽荣威、比亚迪、小鹏、理想等20余个品牌旗下新能源汽车密集宣布上调售价以缓解成本压力,涨幅在几千至数万元不等,部分利润低的低端车型已停止接单。
二是,俄乌冲突威胁汽车、半导体、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
第一,疫情和俄乌冲突双重风险叠加严重威胁汽车产业。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延伸的跨境供应链,是最先受到冲击的行业之一。一方面,俄乌冲突夹杂着美国、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各种制裁,直接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再加上疫情影响,物流成本上升、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能力下降等使得汽车产业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俄罗斯在铝、铜等有色金属供应方面十分重要,用于车身结构、内外饰、底盘以及各类箱体壳体。
俄乌冲突局势导致物流迟滞、卢布汇率波动、原材料涨价、零部件断供等诸多问题,已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和产业链发展造成冲击。俄罗斯是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海外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每年出口俄罗斯的汽车大概在12万辆。2022年4月,俄罗斯新车销量同比跌78.5%,出口到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品牌中奇瑞,吉利和长安销量分别跌83.3%,76.1%和40.6%。
第二,俄乌冲突进一步恶化困扰全球企业的半导体短缺问题。根据统计,俄罗斯开采了全球40%的钯,以及全球11%的镍产量,乌克兰提供了全球70%的氖气,40%的氪气(Kr)和30%的氙气(Xe)。俄乌冲突虽短期内不至于造成半导体产线中断,但相关稀有气体的供应紧张推高了芯片产业链成本。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稀有气体的价格持续上涨。
俄乌在部分关键气体材料领域全球份额占比较高,但是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只是一个细分应用领域,且材料成本占半导体总制造成本的比重较低。短期内俄乌冲突不至于造成我国产线中断,但气体供应量减少仍将造成半导体生产成本上涨。
第三,俄乌冲突对全球航空航天工业带来一定挑战。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是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依靠的若干关键金属的重要来源。同时,由于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服务。未来如制裁程度进一步加深,将会导致国际空间站因缺乏物资补给、撤回驻站宇航员的情况,并有可能因缺乏足够燃料调整姿态而缩短使用寿命。俄罗斯与欧美等国家关闭领空,对中国航空公司航班影响有限,但俄乌冲突下油价飙升,仍然给国内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成本负担。
第四,俄乌冲突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带来一定机遇。一是,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结构转型背景及双碳目标下迎来较好发展机遇期。2022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增长态势。二是,俄乌冲突刺激中俄双方加强高端制造业合作。俄乌冲突导致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和俄罗斯必然要逐步摆脱对对方的依赖。俄罗斯为了保证能源出口安全、金融安全和进口安全,必然要加大、加深和中国的合作,在铁路运输建设、油气管道建设等方面的高端制造迎来机遇。
问题四:俄乌冲突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
第一,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推进全球一体化市场。与欧盟、美国、俄罗斯等保持较高的贸易往来。2022年1-4月,对欧盟、美国、俄罗斯等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3万亿元,增长6.8%。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7%。中俄贸易额达到3249亿元,同比增长26%。积极扩大与欧盟、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关系,加强在新能源、绿色环保和数字经济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合作。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全球门户”基础设施倡议的对接和合作。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投资贸易联系,释放这一全球最大区域自贸协定的潜力,以更大程度的开放来凝聚力量,降低疫情、冲突等因素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冲击。
第二,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重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大循环。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构建国民经济大循环,并有效利用基本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的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的作用。在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加快研究开发,不断增强国家技术安全,加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第三,在粮食安全方面,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实现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需做到保障农业生产,做到粮食稳产高产,加大种粮补贴,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从源头稳定粮食价格。同时,牢牢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积极开拓贸易渠道,实现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缓和冲突对粮食供应的冲击。
第四,在能源安全方面,统筹考量“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短期看应该加强与能源出口国的合作,加大天然气、原油、煤炭的进口,加快战略资源的储备。从长期看,应该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特别是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传统能源转型,加快新能源发展,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将我国新能源的产能优势、市场优势转变为生态优势、竞争优势。
第五,增强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我国经济规模宏大,产业链完整,内在动力韧性极强并保持中高速增长。尽管外部冲击将会给经济带来较为广泛的影响,但仍处于可控范围。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新基建领域投资。切实提振企业家信心,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在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疫情冲击的纷繁世界格局下,全球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可抗拒,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规律不可改变,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寻求合作,真正实现世界各国的和平、合作和互利共赢,推进全球的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