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 556条 2022-10-29 20: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十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十年来,我国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培育了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因改革开放而兴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阵地,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在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过去十年间,遍地开花的国家高新区,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0.1%增至13.4%;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国家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6.4倍,从2012年的不足2万家,增长至11.5万家。
在苏州,从一片农田中拔地而起的苏州工业园区,以苏州3%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5%的GDP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的一半公共预算收入、30%的进出口总额,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都需要物理空间载体来实现,很重要的形式就是产业园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将更深层次地融入国家战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集群的载体支撑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载体空间。全国各地建设的一批布局合理、产业聚集、创新引领、环境良好的高品质产业园区,为打响“中国制造”品牌、培育产业新动能提供了载体支撑。
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的虚拟现实产业,不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产业规模,青岛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一股关键力量。
今年5月,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设置了到2024年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亿元、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在具体行动上,明确了要加快建设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
风口之上,产业园区已然成为推动青岛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作为青岛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它从规划建设之初就有了高定位:建成后目标年产值1000亿元,将打造全球最大的虚拟现实研发制造基地。
目前,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落户崂山,引进培育出歌尔声学、pico等虚拟现实相关项目100余个,2021年产业规模达到90亿元。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已经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国内顶级科技创新平台。
今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园区是载体、政策是保障。坚持园区牵动,实施园区整合提升,引导各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做出特色,打造专业化园区,建立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提高产业集聚度。
今年下半年,青岛已经先后召开了两场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工作专题会议。有关负责人表示,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高水平布局建设专业园区,以园区为平台创新产业链发展模式、机制和打法,将专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优质资源集聚地、行业领域创新高地,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通过园区建设运营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上海市经信委近期发布的《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公告目录(2022年版)》,明确了53个特色产业园区的产业类别、名称、面积、四至范围,聚焦特定产业方向、特强园区主体、特优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据悉,2021年,上海市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万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13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经济密度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平方公里。同时,聚焦特定产业方向、特优园区主体、特强产业生态,2020年起上海市发布了三批53个特色产业园区,空间规模210平方公里,有力支撑了“3+6”(新型)产业体系集群发展。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上海市支持产业园区构建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协会联盟、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组成的集群服务体系,培育了19个园区集成服务商和70个园区专业服务商,打造创新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精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完善政策资源保障,引导设立园区发展基金等,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下一步,上海将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持续建设一批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载体,推动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做大规模、做强能级、做响品牌,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创新引领、环境良好的产业园区生态体系。
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大批产业园区,不仅成为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载体,更是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阵地,吸纳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持续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如春笋般崛起的产业园区里,诞生了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等,涌现出了华为、腾讯、宁德时代等世界一流企业。十年来,这些在产业园区里成长壮大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量子信息、高速铁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参与了“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在长三角地区,苏州工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努力成为展示苏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最美窗口。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坚定不移地走好开放路、打好创新牌、下好改革棋,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589亿元跃升到33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4亿元跃升到400亿元,进出口总额从770亿美元跃升到1120亿美元,作为外资高地集聚了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获批,苏州自贸片区挂牌,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中实现“六连冠”,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苏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商学院教授王俊表示,产业和创新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流的产业是一流的创新迸发的源泉,一流的创新是一流的产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体系完美阐释了产业与创新的关系。
产业园区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企业孵化的重要载体,它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最优质、最有价值的基础设施资产。
去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项目在上交所发行上市。这是江苏首个正式落地的公募REITs,苏州工业园区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同时实现开发主体IPO、公募REITs、私募REITs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去年,苏州工业园区甄选了旗下苏州2.5 产业园一二期、国际科技园五期 B 区两处产业园作为底层资产,推动公募REITs试点申报工作,最终获批并成功发行。作为全国首批9个公募REITs项目之一,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项目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以34.92亿元实现溢价发售(资产估值规模33.50亿元)。
“公募 REITs首批试点花落苏州工业园区,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园区优越产业环境和价值的认可。”苏州工业园区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募REITs上市后,苏州工业园区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资产证券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区域产业发展,扩充产业载体建设资金,推动形成“开发—培育—成熟—REITs—再开发”的良性开发循环。
中指研究院一位分析师认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都需要空间载体来实现,很重要的形式就是产业园区。因此,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产业园区会更深层次地融入国家战略,加强布局高端制造业如物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园区。”上述中指研究院分析师进一步表示,“未来,我们认为产业园区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中指研究院提供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在土地市场整体降温的背景下,发展建设产业园区所需的工业用地市场供应、成交面积均实现稳定增长。中指研究院监测的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工业用地面积7.7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77%;同期累计成交工业用地面积9.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98%。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