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解读 556条 2022-11-15 10:18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提高群体竞争力和 产业链是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使命。
一、 国外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1、从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主向创意服务型企业为主转型。国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升级,企业集群方式逐渐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一些传统工业园区逐渐转型成为创意产业园区, 提供科技产业化服务,向外输出技术、标准及创新服务。
2、从引进大型公司向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国外园区越来越倾向于利用中小企业的灵活性, 发展专业 化、市场化、模块化、小规模研究型企业, 这种组织模式既可有效分散风险,加快科技研发速度,增强企业也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降低运营风险,还有利于进行员工激励, 这种相对简单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灵活性,降低运营风险。
3、从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国外的工业园区已不再是过去功能单一的传统工业园区, 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逐渐成为园区的重要支撑。园区道路畅通、交通便利,结合配套的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居民教育娱乐服务等,形成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并朝着电子化、网络化、 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园区内土地利用类型界限逐渐模糊,工商理念融合,实现“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一 体化”,交通设施、商品房用地率较高,功能整合发展,园区已成为具有自身良性运转能力的综合功能区。
4、从竞争阶段的产业集群向拥有内生性和自我强化的创新集群转变。一些发达国家长期以来放弃了初级和 低形态的工业园区,转而选择可持续的生态工业园区。这些园区科研技术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技术 领先,其产业集聚的增长和加强基本上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集聚的增长动力取决于产业与市场的互动, 政府只是采取了一些调整和激励措施,因为这类园区具有内生和自我强化的创新机制,所以在强大的科技 支撑下,呈现创新型、密集型聚集趋势。
二、 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具有“软化”倾向。在产业发展中, 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 脑力劳动 和知识的投入相对增长,产业内部不断软化,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即在产业内部对信息、服务、技术 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并且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园区内的产业边 界越来越模糊,并相互交织在一起。
就工业园区来说,即使是以发展制造业为主,也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强力配合。所以,随着园区不断强化现 代物流、商务服务、研发、信息咨询和中间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要建立完善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包括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以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企业从单纯“进区入园”向链式发展和集群化趋势转变。从现代产业空间组织形态看, 产业园区的发展 一般要经历园区化、链式发展和集群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不少园区, 尤其是市县级园区还停留在单纯 的园区化阶段,园区功能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和专业化分工, 企业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但是,近年来我 国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园区开始出现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化趋势, 不少园区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 加快产业集群化的进程。
2、由单一产业功能向产城融合发展。即由园区模式向新城模式转变, 国内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日益突破 了以“园区”为核心的发展思路, 逐步向由“园区+城区”构成的“新城”模式发展。该发展趋势与单纯为 疏散人口而发展的“卧城”,和适应大都市区域调整需要而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的新城有所不同, 实现了由最 初的“学、研”特点的园区向以“官、产、学、研、住”为融合的“新城”转变, 更加突出“宜业、宜居” 特色,也是工业园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4、空间布局向错位、协调、互动方向发展。呈现出产业分园、一区多园的发展趋势, 促进了园区内的产业 分类指导、集约集聚,如中关村等,呈现出异地共建、飞地园区的发展趋势。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