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改革三大重点:分类重组、公司治理与民企环境

产业解读 556条 2023-05-12 17:04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分类重组、公司治理与民企环境是2023年企业改革三大重点。中央对两个毫不动摇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为2023年经济定下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分类重组、公司治理与民企环境是2023年企业改革三大重点。中央对“两个毫不动摇”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决心,为2023年经济定下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发展的基调,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化新生态。

重点之一: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分类重组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预计今年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用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两手在四大领域进行大规模重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那些关键的、起中枢作用的、可持续的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力保持一流的水平。显然,国企核心竞争力强调“全球竞争”而不是“本地竞争”。国企核心功能,国企需要有体现自身价值贡献的特有功能,这是企业不同的目标决定的。作为单个企业,企业为股东服务、为客户服务、为员工服务、为社会服务。是多个功能的结合,也是一个综合性目标。现在强调的核心功能,主要是指对现代化国家的功能,主要是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这里面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的功能,战略安全内涵丰富,其中包括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等,在这些基础安全领域,国有企业也担当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责任。核心功能的划分,要从坚持分类改革入手,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重要的是按照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进行分类,这是一个新的话题,实际中并没有推开。要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和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四大要素机制改革,关键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通过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国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组织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标管理体系精准性,提升企业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本效率;通过企业人才机制改革,培养各级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基层组织活力和人才动力;通过企业品牌管理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造能力。增强核心功能,重点是分类基础上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与战略性重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与战略重组。

       一是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特别是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生物安全、信息安全领域;

       二是加大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

       四是提高企业集中度,产业链重组煤炭与火电、冶金与机械、商贸与航运等上下游行业协同重组,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推动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减少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实现子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再降低;

       五是提升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在每个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如果按照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进行分类,势必带来一个重组潮。我们说的大范围、大跨度、大区域、大格局的产业重组与行业重组,便是分类后的结果。

重点之二: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国资国企改革内容时,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可以期望,国有企业在公司产权、组织、运行、分配、管理、职工民主制度六个方面的制度将会得到健全。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理解,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内容,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微观层面的具体实现形式。通过现代公司治理能够切实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唯一讲到企业的,改革内容很多,专门点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2月23日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勾勒出三大重点,即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还有一条是科技,也是把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放在突出位置的。

       显然,在国资委的棋盘上,公司治理也是重中之重。可以回顾一下,现代企业制度从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一直出现在重要的文件中。首先,把它写入党的百年经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写进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写进去了。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的讲话,也把现代公司治理写进去了。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标志性名词。有人感到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公司治理,似乎已经完成。要注意到,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任务其实很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翁杰明讲的“要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继续深化董事会建设,加快提高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更高质量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确保刚性兑现,推进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更广覆盖、更深落实”,都是现代企业制度内容。我们这几年讲中国特色多一些,然而,更多的任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本身。现代公司治理内容包括一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二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三是现代企业运行制度,四是现代企业分配制度,五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六是职工民主参与制度。这六条的健全,确实有很多课要补。

重点之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重点之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强调民营企业,引人注目。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首先,从政治背景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今后五年工作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第一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制度安排。其次,从经济背景看,民营经济投资不振,影响发展速度。当前,民营企业发展表面上为“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底气。一方面,这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技术创新投入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长期偏高,一些隐性壁垒仍不同程度存在,削弱了其在市场中放手一搏的底气和勇气,实质上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缺少一个健康的环境。再次,从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国际背景看,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目前,中国现实国情仍与CPTPP的高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从长期看,CPTPP的一些高标准规则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规划好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其与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贯穿未来发展的新路径,加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力求取得重大突破。有哪些实招要拿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上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产权保护上,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产权是所有权为核心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也是公民、法人等主体最为重要的权利。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理应包括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在法律上,发展民营经济是长久之策、固本之举。要为民营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提供了法律保障,包括民商法类、经济法类、社会法类,也包括国务院重要法规,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强调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实际上是维护市场的严肃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特征。政策上继续强力减税降费,从“三缺”问题着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通过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引进市场竞争,吸引非公经济的进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和清廉社会生态。领导干部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当好既亲又清的表率,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努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亲清政商关系,系统施治,形成亲清合力,与企业家建立“一家人、自己人”的信任关系。落实竞争中立规则。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实际上是强调竞争中立规则。竞争中立原则强调竞争的公平性,避免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公正的优势,其核心精神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是相通的。积极主动地在世界范围内借鉴其他经济实体的竞争中立规则,并将其国内化。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将会得到强化。弘扬企业家精神,是重要动力。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也是当今社会一种至为稀缺的资源和最根本的竞争力。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期待,2023年随着政府一系列纾困破茧的举措落地实施,加大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望持续优化拓展,构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化新生态,将成为2023 年经济工作的特色。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