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1929条 2025-03-31 12:2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未来能源等20个未来产业。
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上,中关村示范区14家未来产业园集中揭牌,包括: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中关村(朝阳)工业AI产业园、中关村(朝阳)国际空天产业园、中关村(昌平)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关村(昌平)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中关村(丰台)低空技术产业园、中关村(丰台)卫星互联网产业园、中关村(通州)创新医学转化产业园、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中关村(大兴)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中关村(大兴)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园、中关村(房山)绿色能源产业园、中关村(房山)智慧医工产业园。
加上此前已于2023年8月24日揭牌的中关村(朝阳)互联网3.0产业园,于2024年4月29日揭牌的中关村(延庆)无人机产业园、10月26日揭牌的中关村(海淀)量子科技未来产业园、11月30日揭牌的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于2025年1月17日揭牌的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2月27日揭牌的全国首家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中关村(海淀)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至此,中关村未来产业园已实现20个未来产业领域全覆盖。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产业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2023年9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系统布局了北京未来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和实施路径。通过各方面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北京未来产业集聚版图不断扩大。
具体来看,围绕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构建的“1+20+N”政策体系,北京在1个总纲性实施方案基础上,已在6G、脑机接口、新型储能等15个领域推出38项精准政策措施。按照2个主要产业发展区和若干其他区的“2+N”模式进行产业布局,鼓励良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目前已在中关村示范区的40家特色产业园形成多个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北京在未来产业的多个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为全球首个实现连续攀登大高差阶梯的人形机器人,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在京发布,中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上市,北京量子院团队创百公里量子直接通信速率世界纪录,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完成国内民企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测试里程突破5000万公里大关,3735辆氢能车辆逐步构建绿色运输动脉。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产业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需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有机协同、互促融合,通过技术流、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等的交互,相互作用、彼此协同,来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效益最大化,以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动能培育等发展目标。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中关村示范区聚力打造一批品质高、产业新、生态优、机制活、质效好的特色产业园区,率先布局具身智能、合成生物、低空技术、细胞基因治疗、绿色能源等未来产业园区。此次中关村未来产业园集中揭牌,标志着北京布局建设的20个未来产业将全面提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全方位、多层次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不断聚合,全力打造适宜未来产业发展的“温床”,孕育新一轮创新“核爆点”,中关村未来产业园显著的裂变成长效应、先发锁定效应、融合赋能效应,将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北京标杆”,有效发挥未来产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最新动态 更多>
[04-07]
[03-31]
[03-21]
[03-13]
[03-07]
[03-07]
[03-07]
[03-07]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