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贸易,上海在抢人,广深在修桥,成渝在建圈

产业快讯 1916条 2020-10-24 17:23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四大引擎地区,均出现不同寻常的大动作。 01 首先是9月份北京自贸区的横空出世 ,大家知道,作为大国首都,北京以沉稳庄重而著称,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不参与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四大引擎地区,均出现不同寻常的大动作。

 

01

 

首先是9月份北京自贸区的横空出世,大家知道,作为大国首都,北京以沉稳庄重而著称,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不参与最高层级的对外开放实验。

 

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试点,还是本世纪初开启的国家新区热潮,都找不到北京的名字。此次突然获批自贸区,这个信号非比寻常。诸多分析认为,当下经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十分复杂,已经到了北京不得不上场的时候。

 

其次是上海户籍政策的松动,9月23日,上海宣布,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四个上海985的应届本科,以及世界一流建设高校的硕士、全国各高校的博士均可直接落户上海。

 

在过去几十年,京沪两座城市的户籍简直就是一个传说,上海户籍的含金量有多高,不言而喻,此次突然放低姿态,信号也非比寻常,意味着上海已经感受到深圳、杭州等新兴城市的挑战,到了不得不回应的时候。

 

然后是广深在珠江口修桥,上周是深圳40周年庆典,几乎整个国家都在为一座城市庆祝生日,这份荣耀无城可及。此时此刻,作为大湾区另外一极,广州向深圳抛出橄榄枝,提出“广深地铁”、“狮子洋通道”等方案。

 

有观点认为,大湾区的钱似乎都跑到珠江口修桥了!

 

过去几十年,作为华南双雄的广深,素来有着瑜亮情结,相互同城化的举措很少。而近年来双方齐心协力地在珠江口修桥,意味着两座城市已放下门户之见,选择抱团发展,共同融入湾区。

 

最后是成渝建圈,深圳庆典之后不到三天,中央在10月16日召开重要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有分析认为,成渝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地位终于稳了。

 

和广深一样,成渝也是一对著名的瑜亮之城,此次合称“双城经济圈”,亦非比寻常。要知道,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看上去差不多,但内涵迥异,前者是城市群的概念,后者是都市圈的概念。成渝相距200多公里,如何搞成一个都市圈,非常值得研究。

 


 

02

 

以上便是中国四大引擎地区的新变局,背后其实反映出一个共同信息: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上海不得不暂时放弃“瘦身计划”,继续做“加法”;广深、成渝更要往前冲,告别瑜亮情结、放下门户之见,抱团发展、形成合力。

 

一言以蔽之,中国最顶级的城市,仍将继续膨胀,然而这并不容易。大家知道,城市在规模上是有极限半径的,一旦突破这个半径,就会变得“规模不经济”,城市也就无法继续膨胀了。

 

马车时代,城市的通勤半径一般不超过5公里。所以,只有87平方公里的唐长安城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到汽车时代,城市的半径被拉伸到30公里,大家注意到没,很多中心城市的绕城高速,实际上就是一个半径约30公里的圆。

 

然而,广深市区的距离达到100公里,成渝市区的距离更是超过200公里,像这种情况如何整合到一个都市圈呢?

 

要知道,城市的供水、供电、交通、污水处理、消防应对都存在规模上限,超过一定的阀值之后,城市将不能有序运转甚至崩溃,想一想唐代的长安城为什么只有100万人口?纽约、伦敦的城市规模为什么在几十年前就停滞不前?

 

根本的原因就是城市规模受到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03

 

所以,广深同城、成渝建圈这样的超级工程,靠马车、汽车肯定是不行的,必须依赖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工具。

 

我认为是“轨道交通+互联网”,前者解决的是长距离通勤问题,后者解决的城市的供给能力与智能化水平。

 

例如,时速达到160公里的高速地铁已经在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大规模建设了,这意味着大都市圈的极限半径有望拉升至50到100公里,广深同城化完全成为可能。

 

再比如,杭州的“ET城市大脑”,这个由阿里巴巴研发的智能化平台,在杭州“接管”了数千个路口的信号灯,大大降低了城市的交通拥堵,这是城市智能化管理的一个典型应用。

 

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天猫超市,它虽然没有城市大脑那么高科技,但其对城市本地“消费半径”的拉升是非常显著的。

 

举个例子,像名百果园这样的零售店,最多也就服务周边一公里的社区居民,但如果它进驻了天猫超市,就可以服务周边5公里的社区,为啥?通过天猫超市“小时达”服务,百果园周边五公里内的居民可享一小时配送服务,这可能比居民自己到店消费还要快。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的消费半径实现了5倍的增长,百果园的潜在客群最多可以实现25倍的增长。百果园现在全国有4000多家门店,如果每个门店都进驻天猫超市,其构建的“消费半径”加起来会是多大?这是互联网赋能实体商店的典型场景。

 

如果能接受天猫超市的“半日达”配送,居民最远可以购买到100公里外的某家零售店的商品,这意味着我们的城市最多可以在100公里内实现“消费平权”,住在深圳可以购买到100公里之外广州某家网红店的东西,而且半日内送达,和住在广州的差别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获得感和传统网络购物不一样,因为通过天猫超市“小时达”、“半日达”购买的商品,并非来自电商仓库,而是来自所在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店,它有一种传统电商不具备的社区感、温情感、即时感。

 

就好比你哪天发现牙膏用完了,这种情况你一般不会选择传统电商,而更可能是打开天猫超市下单,等一个小时即可收货,而且卖牙膏的那个小店你还经常光顾,满满的亲切感。这就是本地网上超市和传统电商的区别。
 

 

04

 

目前,天猫超市的“小时达”服务已覆盖全国 483个城市,包括屈臣氏、百果园、1919、名创优品、巴拉巴拉等多个知名品牌门店已接入天猫超市。用户通过手机淘宝、手机天猫、饿了么等 App 下单,商品将从线下门店发货,最快 1 小时内配送到用户手中。

 

换句话说,天猫超市将在全国483个城市中,构建出成千上万个“5公里优质生活圈”,并给这些生活圈的商家赋能,大幅提升他们的“供给半径”。而所有这些“供给半径”叠加到一起,提升的将是整个城市的“供给半径”,进而推动城市半径的扩张。

 

以前我们谈论城市时,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消费能力,而忽略了城市的供给能力。如今我们所有城市都在招商引资,所有城市都在“抢人”,所有城市都在刺激消费,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当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我们的供给能力是否跟得上?

 

而这需要整个城市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商业运营能力、智能化管理水平一起提高。如果这些做不到,膨胀之后的城市可能还会收缩回去。
(作者:陈一朵)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