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中)

产业快讯 1916条 2021-03-06 10:49

(二)内部经济环境 1、国内经济在经历短暂回落后实现了持续稳定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2020年二季度我国经济正式步入复苏通道,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经济稳步

(二)内部经济环境

1、国内经济在经历短暂回落后实现了持续稳定恢复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2020年二季度我国经济正式步入复苏通道,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图8反映了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走势。初步核算,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回升至三季度的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2786.4亿元,同比增长0.7%,国民经济实现了稳步回升。图9反映了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GDP累计同比增长走势。2020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2.5亿元,季度累计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6.7亿元,季度累计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1亿元,季度累计增长0.4%。相比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恢复相对缓慢。

2、采购经理指数总体回落后稳定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图10反映了2019—2020年我国制造业、非制造业与综合PMI指数走势。具体而言,2020年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至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表明受疫情冲击,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回落明显。综合PMI产出指数为28.9%,比上月下降24.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放缓。

2020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虽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继续稳步恢复。12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虽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延续稳步复苏势头。2020年1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1%,虽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连续4个月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3、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显著,在疫情冲击下恢复较为缓慢

从国内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我国的生产生活秩序,对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影响。尽管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一些行业市场需求偏弱的问题仍相对突出。图11反映了我国重点行业2019—2020年GDP走势。具体说来,2020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同比下降了35.3%;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受疫情影响也较为严重,分别下降了17.8%、17.5%、14%和9.4%;工业(-8.5%)、房地产业(-6.1%)、农林牧渔业(-2.8%)和其他服务业(-1.8%)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20年二季度开始,各重点行业实现稳步复苏。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除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外,其它行业均实现了同比增长。整体来看,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仍未从疫情的负向影响中恢复过来。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延迟复工复产、旅行限制以及社交距离等措施,对于经济发展与行业复苏有着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信息服务业却因为人们远程工作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逆势增长。

4、物流运输恢复较快,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物流活动严重受阻,物流景气指数出现大幅回落,各分项指数均有明显回落。图12描绘了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走势。2020年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跌至低点(26.2%),较上月回落23.7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物流各细分行业运行也普遍明显回落,尤其是运输型物流企业回落幅度更大。2020年2月底、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成效不断显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物流需求降幅收窄,物流活跃度回升明显,整体呈现改善趋势;2020年3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比上月大幅回升25.3个百分点。2020年4月至6月,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回升至54.9%,7月物流业景气指数有所下降,回落至50.9%。自2020年8月,物流业景气指数再次回升至52.2%,2020年12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6.9%,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该月物流业景气指数虽略有回落,但仍在高景气区间运行。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数月在高景气区间运行,反映出物流行业回升的基础在进一步改善,能够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流通基础。

5、进出口贸易已经实现平稳恢复,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依然较高

自2020年3月起,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国际疫情的爆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图13所示,2020年3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下降了3.5%;2020年4月虽出口总值同比提高了8.2%,但进口总值同比下降了10.2%;2020年5月的进口依然疲软,进口总值同比下降了12.7%。自2020年6月起,国际疫情有所好转,全国进出口贸易一改之前颓势,各月的进口、出口总值同比均有所增加,2020年11月出口总值更是同比增加了14.9%,出口表现十分突出。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与东盟,欧盟,美国这三大贸易伙伴之间贸易顺差明显增长。

图14显示,月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当月环比呈现出与当月同比相似的变化趋势。由于国际疫情肆虐,从整体上看,2020年4月国内进口总值的当月环比下降明显,下降了5.6%;2020年5月国内进口总值的当月环比更是下降了6.9%,由此可见,国内进口贸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显著。自2020年6月起,国内进口贸易有所好转,2020年6月进口总值环比增加了16.7%。至2020年10月,海外疫情再次出现反复,进而影响到国内生产要素/原材料的进口供应,出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20年10月进口总值当月环比下降了13.3%,出口总值当月环比也下降了2.6%。从整体上看,自2020年6月起,我国外贸行业已经实现平稳恢复。

(三)社会环境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指示精神指导之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进口冷链食品行业为例,当前进口冷链食品样本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的案例频发,给进口冷链食品行业的稳定恢复带来了致命打击。口岸检验检疫精益化、严格化的形势,对进口冷链食品的通关与物流运输效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倒逼国内冷链食品可追溯技术与标准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冷链行业的升级。此外,所有行业企业面临的员工管理、生产场所消杀、疫情应急处置等难题,对于企业日常管理同样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技术环境

疫情催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将持续内化至企业生产经营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企业复工复产推迟,餐饮、娱乐、住宿等春节期间的强需求被抑制,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暂时萎缩的情况,我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疫情带来生产停滞、社交阻隔的同时,倒逼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生长。为稳定推进复工复产,企业纷纷采用全新科技手段弥补物理上的疏离。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下,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智慧工厂、标准化生鲜套餐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不仅顺应了防疫期间的民生需要,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为在物流隔离状态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生产经营与线下消费受到的冲击。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将持续发挥更深远影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无接触配送等习惯将在疫情后得到保留。依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的新型运营模式,也将持续内嵌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持续为企业降本增效、业务增长提供科技助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营商环境

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受访企业对疫情期间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对疫情期间企业营商环境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本次问卷中的营商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市场准入、市场监管、招投标等)、政策环境(企业税费负担、信用体系等)、金融环境(直接融资比例、融资便利性等)、法治环境(执法司法、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保护等)、创新环境(创新支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政务环境(沟通渠道、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诚信、亲清政商关系建设等)、要素环境(土地、技术、人才、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丰富程度及成本)、开放环境(对外开放程度及国际贸易相关环境)、供应链环境(联通生产、流通各环节的体系)。报告中对于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采用10分计分,其中,

对于营商环境的各项维度的满意度采用5分计分,其中,

(一)政策环境是支持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最重要的发展环境

从整体而言,“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与“金融环境”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最为重要的三项外部环境。具体而言(见表3),57%的受访企业认为,政策环境是支撑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45.6%的受访者将市场环境列为最为重要的外部环境之一,40.4%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环境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外部环境之一。相比之下,仅有19.7%的受访者认为开放环境是推动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重要外部环境。

虽然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的排序不尽相同,但是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1)政策环境依然是支持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最为重要的营商环境之一,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58.5%)与外商投资企业(83.3%)。政策环境作为受访企业认为的最为重要的营商环境凸显了政策在支持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样也强调了政策制定工作的重要地位,提醒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了解企业诉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2)受访企业普遍对于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市场环境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比例分别为41.4%、50%、37.8%、52.5%和16.7%。因此,营造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能够为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氛围;3)金融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比重分别为42.2%、42.4%和66.7%。不同的是,金融环境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分别为34.5%和33.3%。由此可见,优化金融环境是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综上所述,强化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化金融环境应当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的工作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法治环境在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的重要性较低,远远低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与金融环境的重要性,法治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尚未凸显出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当前企业对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企业权益、处理纠纷的意识仍有待提升,各级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宣传与实践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在支持企业发展、保障企业权益层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也应是当前政府工作重点。

(二)企业普遍对法治环境与政务环境满意度较高,对金融环境满意度较低

调研数据显示(见表4),疫情期间所有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8分,处于6—7分的评分区间,对疫情期间各项营商环境的评价较为一般。其中,受访企业对法治环境与政务环境的满意度最高(7.0分),创新环境与供应链环境次之(6.9分),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与开放环境的评分稍低(6.8分),要素环境评分为6.7分,金融环境的满意度最低为6.5分。因此,优化金融环境,加强金融信贷工作应当成为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因企业类型的不同而呈现鲜明的区别:

中央企业:中央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8分,仅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中央企业对于政策环境与供应链环境最为满意(6.9分),但是对金融环境与政务环境的满意度最低(6.6分)。中央企业对于各项营商环境的评分处于6—7分的区间,评价较为一般。

地方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分,居于第二位。地方国有企业认为法治环境较好,评分高达7.5分,而认为供应链环境较为一般,得分仅有6.1分,与最高分相差了1.4分。

大型民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较好(7.6分),整体满意度在所有类型企业中最高。其中,认为供应链环境表现良好(8.1分),虽然对于金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评价相对较低,但仍处于7—8分的较高区间。

中小民营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较为一般,且评分最低(6.5分)。其对法治环境的满意度最高(6.8分),对于金融环境的满意度最低(6.2分),均处于6—7分的“一般评价”的区间。

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7分,仅高于中小民营企业。并且,外商投资企业对于各营商环境的评分差距较大,认为政务环境表现较好(7.3分),但是对于金融环境和政策环境的评价很差,评分仅为5.3分和5.5分,相差将近2分。由此推测,外商投资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的金融与政策支持对于帮助其渡过难关发挥的作用有限,由此导致其满意度较低。

(三)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对营商环境的不满意程度较高

整体而言(见表5),受访企业表示对营商环境不满意(即得分

(四)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评价一般,其感知到的市场竞争公平性、市场准入平等性与政府招投标程序的规范性有待提升

企业对市场环境的总体评价一般(见表6),全部企业的满意度评分为6.8分。但是,大型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评分为7.4分,地方国有企业次之(7.1分),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评价最为一般,评分为6.5分。

企业对市场环境各维度评价较好,满意度评分均处于3.5—4分的评分区间。大型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竞争公平性、市场准入与政府招投标程序的评分均最高(均为4.0分)。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具体评分同样处于3.5—4分的评分区间。可见,大型民营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实力较为雄厚,规模较大,其所享受到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与政府招投标的待遇也可能较为优越,因此,对于市场环境的评价较好。

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评价较为一般,三个维度的具体评分为3.5、3.5和3.5。外商投资企业认为市场竞争公平性较差,评分仅有3.0分,对于市场准入平等性与政府招投标程序的评价比较一般,具体评分分别为3.5和3.3。调研结果显示,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均认为市场竞争公平性、市场准入与政府招投标程序的表现一般。这很可能是因为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与招投标时处于相对劣势,其市场竞争结果并不如意。

(五)中小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对金融环境的评价较为一般

企业对于金融环境的总体评价比较一般(见表7),评分仅有6.5分。各类性质的受访企业对于金融环境的评分差距较大,大型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认为金融环境的表现较好,评分分别为7.2和7.1分。外商投资企业对金融环境的评价最差,评分仅为5.3分,与最高分之间有1.9分的差距。中小民营企业对金融环境的评价一般,具体评分为6.2分。

企业对于融资成本合理性、融资便利性以及融资渠道的评价一般,平均评分均为3.5分。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合理性、融资便利性以及融资渠道多元化表现很差,评分分别为2.3,2.3和2.5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各项评价较为一般,分别为3.4、3.3和3.4分。中小民营企业对于金融环境各维度的评分仍显著低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其中,大型民营企业对融资成本、融资便利与融资渠道的评分最高、评价较好,分别为3.8、3.9和3.8,处于3.5—4分的高水平区间。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对于金融环境各维度相对偏低的评分反映出,疫情期间,融资成本、融资便利性与融资渠道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以至于企业对其满意度较低。因此,从提升融资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等角度改善金融环境,有助于为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支持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此外,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的较高评分反映出,当前规模较大、实力较为强劲的企业在融资贷款时仍具有相对优势。金融信贷应该持续性、有针对性地向中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倾斜,以保障其日常经营。

(六)各类企业对政策环境的评分差距较大,中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政策环境的满意度低于平均水平

企业对于政策环境的总体评分为6.8分,总体评价较为一般(见表8)。其中,大型民营企业政策环境的评分高达7分,中央企业的政策环境评分仅次于大型民营企业(6.9分),地方国有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的总体评分相同(6.7分),均处于6—7分的中等水平区间,对于政策环境的评价均较为一般。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对于政策环境的评价较差,仅为5.5分。由此推断,疫情期间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到的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维持日常经营、实现恢复的需求,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对于政策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由政策环境的具体维度的评分可知,企业对于征信服务体系的平均满意度较高,平均得分为3.8分;涉企收费的规范性以及企业税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3.7分和3.6分。总体而言,企业对于征信服务体系、涉企收费规范性以及企业税负合理性的评价较好,均处于3.5—4分的区间。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对征信服务、涉企收费的规范性与企业税负的评分仅为2.7、2.6和2.5分,评价较差。中小民营企业对于以上三项维度的评分分别为3.8、3.6和3.5分,评价较好,但是却略低于总体平均值。而经营实力较为雄厚的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对于政策环境的评分相对较高,侧面反映了其得到的相关政策支持能够有效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支撑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的稳定恢复,政策支持力度应着重向中小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倾斜。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