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1916条 2022-09-17 11:16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真的要被印度抢走?
随着印度二季度GDP的发布,这个问题再次被问起。
8月31日,印度中央统计局骄傲地宣布,今年第二季度(4-6月),印度GDP增速达到13.5%。
这个数字在世界主流国家中可谓傲视群雄,同一时间,美国GDP年化季率下降0.9%,中国GDP同比增长0.4%,欧元区同比增长4.1%,日本同比增长3.5%。
更玄乎的是,就在这个季度,印度GDP总量(8547亿美元)超过英国(8160亿美元),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然后女王就走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边是风雨飘摇的英联邦失去了最重要的纽带,一边是曾经的殖民地反超了老宗主国,你品品,是不是有点“时代终结”的味道?
当然,在宏大叙事的层面,最受关注的还是印度深度参与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在这方面,互联网上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议论,尤其是和中国相关的声音。
谁都知道,产业升级和转移是时代大势,中国初级制造业向南亚、东南亚迁移,时常让国人感受到阵痛。
与此同时,过去1年中印度对中国企业“杀猪盘”式收割等事件,也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
1、灌水
先定个调子:印度二季度的经济,成绩不容忽视,但其中的水分含量过高。
首先,印度二季度GDP涨是涨了,但是在增长问题上,除了看涨幅,还要看基数。而且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看去年的基数,还要看前年的基数。
2020年二季度的疫情高峰期,印度GDP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跌,跌幅高达23.9%。
这个数字有多恐怖?
1929年金融危机中的美国,GDP也只不过下滑了14.4%;在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最严重的时候,也只是在当年第四季度下降6.3%。
以印度当时的衰退程度,如果是在分工高度复杂、生产环环相扣的现代工业社会下,可能已经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全面崩溃,并且摧毁建立其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发人道危机。
幸好,印度暂时还算不上现代国家,所以其衰退的影响也有限。
但是在数学上,这意味着,印度经济未来至少要增长31.4%,才能填平这个大坑。
事实上,尽管经历了去年二季度20.1%、今年二季度13.5%的连续2年高增长,但如果以2019年为基点,实际增长应该是(0.761×1.201×1.135)-1=0.037,也就是3.7%。
看准了,这个3.7%不是今年第二季度增长3.7%,而是过去3年一共增长了3.7%,以复合增长率计算,平均每年只有1.2%左右。
横向对比,中国2020年第二季度增长3.2%,2021年第二季度增长7.9%,今年第二季度增长0.4%,1.032×1.079×1.004=1.118,也就是3年累计增长11.8%,年复合增长率3.8%。
差距顿现。
另外大家都知道,不同的基数,相同的增速,难度是不一样的。一个好学生成绩从90分提高到95分,非常难,但一个学渣从30分提高到50分,那就简单多了。
目前中国的GDP总量是印度的5倍多,这就相当于本来已经是优等生了,进步还比差生快。
另外一个带水分的点在于,印度的季度GDP是以卢比计价的。
在这个全球物质财富以美元计价的体系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要用美元衡量,才有国际比较的意义。
如果是一个闭关锁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那以本币衡量本国经济没什么问题。
但是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和外资颇为倚重,外贸依存度从世纪初的20%左右提高到了40%以上,甚至一度达到56%。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美元计价的GDP的增长,才能证明印度在这个体系里的价值是有所增长的。但是从卢比近年的走势来看,真实结果也许并不乐观。
况且,13.5%这个数字本身也存在隐忧。
在公布之前,彭博社此前对经济学家调查的经济增速预测中值为15.3%,印度央行预计为16.2%。
这是各方基于印度经历新冠疫情暴发后,农业和服务业必然出现“报复性反弹”的推测。但最终的结果是,印度交出了一份“不合格”的答卷。显然,印度对疫情的处理并不如人意,那么在疫情一时半会无法结束的情况下,未来如何还需要重新思量。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机构反而下调了印度今年的经济预期,高盛直接把7.6%下调至7%,而摩根士丹利则从7.2%下调到6.8%。
另外还有一些数据表明,印度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并不充足,例如失业率持续升高,印度农村6月失业率从5月份的6.62%上升至8.03%,城市失业率从5月份的7.12%上升至7.30%。
在美国加息周期中,印度显然也是潜在的收割对象之一。
为了防止卢比过度贬值,印度央行不得不在3个月内加息3次,叠加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因素,印度的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
彭博很直白地diss称,印度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是短暂的,后续经济增长将会放缓。美国银行认为,7月的高频指标表明,印度的经济活动正在失去动力,大部分指标较上月有所下降。
以上种种说明,印度经济想要腾飞,仍然存在艰难的问题。
然而,要是想借此发挥“印度没前途”之类的论调,那就犯了形而上的错误。
2、腾飞
假如脱离过于宏观的经济框架,深入到部分核心产业数据层面,也许有人会觉得,印度经济或许够得上“未来可期”4个字?
在国际产业转型过程中,有2个产业特别值得重视,一个是纺织,一个是电子,通常是纺织业先行,电子制造业跟上。曾经的韩国、日本如此,后来的中国如此,现在的越南、印度也是如此。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30来个工业门类中,这2个行业都是市场比较广大且稳定的,而纺织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低,是入门工业化的最佳选择。
在纺织业完成对工人的吸收、组织和教育,并且初步积累了资本后,就可以沿着产业链向上攀爬,上手资本更密集的电子行业,并以此为契机,向资金更密集或技术更密集的领域升级。
虽然这几年国内都在议论纺织业转移到越南的问题,实际上印度早在2014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纺织大国和纺织出口国。
而在一众东南亚国家还在和国内中部地区争抢纺织企业的时候,同样在2014年,印度的电子工业开始高歌猛进。
可能习惯了中国发达电子工业的人很难想象,在那之前,偌大的印度只有2个手机工厂,手机产能只有6000万,增加值30亿,出口值不到2亿美元。
随后,印度政府利用本土庞大市场进行了一波精彩操盘。
2015年,印度宣布,对进口整机加征总共13.5%的关税。
这个关税让原来只在印度销售整机的厂商很难受——13.5%的关税足以严重影响成本和利润,但是14亿用户的庞大市场,也是不可能放弃的。
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印度本土找代工厂,或者自己建厂。结果是,小米、vivo、OPPO等中国厂商,从那年开始纷纷在印度建厂。
这一举措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5年,印度制造手机在全球占比从3%飙升到11%,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手机制造国。
把你“骗”到手,剩下的就好办了。
随后5年,印度接连对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加税,2016年是充电器、适配器、电池和有线耳机;2017年是次组装件和零部件;2018年是印刷电路板、相机模件和连接器;2019年又扩展到显示组件、触控面板、电动马达和响铃。
手机厂商被牵着鼻子,也只能一步步增加在印度本土生产的内容。
通过阶梯型关税、生产激励计划政策,莫迪政府可以说是成功推动印度手机产业跨越式发展。
印度电子工业近期还发生了一起标志性事件,那就是著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声称,富士康在印苹果生产基地将首次与中国几乎同时推出新款6.1英寸iPhone14,而印度过去往往会落后1个季度或更长时间。
这显然代表了苹果对印度的认可——不仅是认可其产品,更是认可其市场。反过来说,印度本土的手机市场也已经成型,能够为本土手机产业供血了。
当然,目前印度手机产业还停留在制造阶段,本土品牌还是比较弱的。
2021年,虽然印度国内销售的手机99%是本土制造,但是以品牌分,印度品牌只占1%,中国品牌占了75%。印度前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占9个,另外1个是三星。
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自己制造,说明印度的电子工业至少是走在了中国的成功老路上。
事实上,还有一些常人不太关注的指标,反映出印度正经历发展的关键节点。
比如说,2021年印度发电量1.7万亿千瓦时,全球占比6%,排名第3,大约是中国2002年左右的水平;
印度石油消费量2.2亿吨,全球占比5.2%,也是排名第3,相当于中国2000年石油消费量;
印度城市化人口和我国1999年相当,都是35%左右;
钢铁产量1.18亿吨,全球第2,跟中国1998年差不多;
印度每千人汽车保有量22辆,相当于我国2004年的水平;
也就是说,印度现在的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中国20年前世纪之交的水平。而中国20年前是什么水平?正是经济高速腾飞的前夕。
等2002年加入世贸,借着全球化的东风,中国经济彻底起飞。
哦对了,还有一个有趣的巧合:
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暴涨,20年前的中国,“煤老板”曾是“暴富”和“土豪”的象征。
而印度最新的首富,恰好也是一位煤老板。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产业观察组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