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1916条 2022-12-26 08:21
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
经历了2021年下半年的泛房地产行业地震后,2022这一年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期待。站在此时回首,实际上我们仍然是度过了跌宕起伏的一年。
过去这一年中,产业园区赛道发生了许多举足轻重的大事。这些事件对行业已经起到了、或即将起到深远的影响,带来的可能是希望,可能是启发,也可能是挑战。
今天明源君就来与读者们一同回顾这些大事件,总结过去,面向未来。
产业园REITs迎来多项突破
连爆“首单”
产业园基础设施公募REITs,虽然是今年才正式破冰的,但今年发展壮大的速度却非常快。今年产业园公募REITs迎来了多项突破,连爆多个“首单”。 其中包括:
全国首单标准厂房园区公募REIT——“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获批并上市;
全国首单民营园区公募REIT——“东久新经济REIT”获批并上市;
金隅集团正式启动全国首单厂房旧改公募REIT的申报工作;
全国首单生物医药产业园REIT——“华夏杭州和达高科产园REIT”,也已经完成募集,上市在即。
虽然和达高科的这单REIT本次认购规模为8.85亿元,但据媒体测算,通过战略配售、网下发售和公众发售等渠道吸引而来的参与资金,总共高达近千亿元,绝对是近期资本市场的“抢手货”。
这充分体现了产业园公募REITs市场的持续火热,更重要的是,这么多起“首单”接连申报落地,意义非凡。
首先,产业园公募REITs的申报主体越来越多元。在去年此时,业内还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的园区,做REITs是比较难的。但今年这条路已经被走通,这对广泛的民营园区来说,无疑是一次振奋人心的示范。
而且国家确实在发力推动REITs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在8月国务院发布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文中,明确提出要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REITs项目。
11月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到“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参与REITs,加快推出民间投资具体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增强民营企业参与信心”。
相信在短期内,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民营企业的优质园区资产参与REITs发行。
其次,产业园公募REITs的底层资产类型,越来越丰富。
标准厂房、旧改园区和单一主题性园区REITs,都是首次落地,这打破了过去以研发办公类综合园区为主力的局面。资产类型的多元扩容,也是REITs市场走向进一步开放的标志。
扩募机制正式落地
产业园REITs迎来新里程碑
今年5月,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公募REITs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指引》,全面支持已上市的公募REITs通过扩募等方式扩大规模、收购资产。
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617号文又进一步提出,要对基础设施REITs新购入项目申报要求进行合理简化,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
而在9月27日,沪深交易所分别披露了5只公募REITs拟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告,标志着公募REITs扩募终于正式落地。
扩募机制是REITs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海外REITs产品中新购入资产是常态。扩募机制的的落地,意味着基金管理人可以充分发挥投资能力,通过优质资产的注入不断提升存量REITs的价值。
而且扩募不同于首发,扩募的流程和手续相对简化,这也利于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REITs的持续发展。
这样一来,产业园REITs市场的想象空间就更大了。这套机制的落地,也是我国公募REITs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时,公募REITs扩募还能够解决许多的问题,比如有助于解决特许经营权类公募REITs产品存续期到期的问题、有助于公募REITs产品投资组合优化、能够提升公募REITs市场规模的增长等等……
可以想象,未来更多产业园REITs开始进行扩募后,优质REITs的市场收益率也将稳步提升。
史上最严PPP政策出台
地方投资产业园区回归理性
今年11月18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规范发展、阳光运行的通知》(简称119号文),也被业内认为是史上最严的一套PPP项目监管政策。
PPP模式自2014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开来,这些年一直是各地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开发区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这份通知,对各地方政府牵头推行的产业园区、开发区投资建设工作,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各地PPP项目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中央也开始收紧对这种合作模式的规范与管控。119号文对PPP项目提出了做好项目前期论证、推动项目规范运作、严防隐性债务风险、保障阳光运行四大方面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之一,在于相比此前的政策来说,119号文对PPP项目的运营质量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强调要优先实施“具有强运营属性、具有长期稳定经营性收益”的项目。
这么规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只建设不运营的现象进行监管,提高政府新增存量资产的质量。避免缺乏实质性运营内容、经营收益不明朗的项目,继续去增加地方的隐性债务。
119号文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提出要推动项目规范运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能力。具体要求包括:
1、充分给予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空间。地市级、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实际控制的国企(上市公司除外)只能代表政府方出资参与PPP项目,但不得作为本级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
2、强调政府方应带头诚信履约,维护良好营商环境,不得以拖延竣工验收时间、延迟绩效考核等方式,拖欠政府付费,强化项目的履约管理;
3、强化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和约束,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将PPP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按效付费的重要依据。这对想要参与PPP合作的社会资本方,提出了更实际的运营能力要求。
提出这些要求,就是想通过扩大社会资本的竞争空间、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力保PPP类项目能够落到实处。
而未来基于对长期稳定经营收入的要求,地方政府投资做开发区、园区类项目,势必需要更多的市场化力量来参与和协助。
从中我们能看到更多民营企业的机会。那些具备园区运营实力的民营企业,基于自身的专业力量与资源沉淀,有可能迎来更多与政府、城投或国央企合作的机会。
产业“标准地”时代正式到来
多城发布推行细则
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
虽然标准地概念虽然早几年就已经出来了,但是今年年初才在国家层面上提出推行。
自这份方案发布后,包括浙江、广东、四川、河南、山东等多个省份,及下属市县在内的地区,都发布了相关的产业用地出让改革细则。可以说全国化的标准地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标准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由各地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牵头完成各区域的能评、规划环评等事项,然后前置设定各幅产业/工业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面向市场进行“明码标价”的出让。
企业需要承诺用地发展能够达到以上标准,才可以去拿地。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拿到地,就可以大幅缩短各项用地审批流程,迅速取得各项规划施工许可。
不过,在项目建成投产后,政府会按照约定的发展标准进行验收,并对后续项目的运营与产出状况进行严格监管,对不达标者作出处罚与惩戒。
这种模式的诞生核心目的,是强化各地对产业用地发展过程的监管,将各地的管控逻辑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
对于真正优质的产业项目,或是有扎实产业运营能力的企业来说,标准地模式是一股很强的助力。不过,那些以开发销售为主要模式的传统产业地产商,以后会更难。
在标准地模式下,拿地门槛提高是必然的,这也将是倒逼产业园区赛道的所有市场主体去转型、精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保租房起飞、商改住放开
园区配套物业加速盘活
今年有一个非常火热的泛地产领域,就是保租房。今年年初住建局曾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
而今年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为了加快保租房筹集,多个城市都在加速盘活存量物业,放开了商改住限制。产业园区的配套物业,也被纳入了保租房这个飞驰的赛道当中。
上海是很早就开始重视产业园区保租房供应的城市,强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快推进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等新建、配件、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该政策明确将产业园区内配套设施用地面积的占比上限,从7%提高到了15%,提高的部分用于建设宿舍型的保租房。
今年还有西安、合肥等重点城市进行跟进,将产业园的配套占比进行了上调。以这个趋势来看,未来产业园区的配套宿舍物业将迎来非常好的盘活机会。
过去各地的产业配套宿舍,总有这样那样的严苛销售限制,很难在短期内有效盘活、实现资金回收。
但在鼓励纳保的大趋势下,这些配套宿舍就有了相对稳妥的盘活渠道。资产质量好、运营水平高的项目,甚至有机会实现REITs退出,这绝对是值得各产业园区仔细研究的路径。
产业园轻资产服务赛道崛起
昔日龙头开启全面转型
随着产业园行业热度的攀升,参与进来的各类主体越来越多了。不少民营企业选择初期以轻资产服务的角度来切入,保证试水期投资安全度的同时,也可以谋求重资产入局的机会。
当下轻资产服务赛道中,最惹人注目的当属昔日龙头华夏幸福了。虽然此前曾陷入危机,但其身影从未淡出行业,后来的命运一直牵动着园区人的关注。
除了积极处理债务重组事宜之外,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战略宣贯大会上,华夏幸福也公开宣布,接下来将转型成为产业新城服务商,全面轻资产化。
华夏幸福副总裁、主管战略负责人林成红表示,公司新的战略目标为2022-2023年完成债务重组,2022-2025年完成全面转型。
而从具体的转型进度来看,其实华夏幸福的动作很快。他们启动了“招商+物业”组合服务输出模式,在7月底就已经成功签约四川伙伴集团旗下的10个产业园,为其提供物管服务。这一单签下的管理面积达到110万㎡,合同签约额6500万元。
在随后的8、9月当中,华夏幸福又与平顶山高新区签订了《轻资产招商合作协议》、中标“唯品会全能仓”物流园区服务等等,动作频密。据第三方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华夏幸福轻资产招商业务,已累计签约项目7个,物业累计签约项目25个。
另一方面,华夏幸福还成立了“幸福安基”,加速扩张代建业务。在成立一个月内9月14日就中标了沈阳市苏家屯区项目,该项目原为恒大集团持有。 其后幸福安基又成功签约廊坊1.3平方公里、总建面180万方片区综合开发代建项目。
这一年来华夏幸福的表现十分积极,一直在通过多种渠道探索自救之法,目前来看其转型进度也算不错。
至于转型后的华夏幸福是否能够重新振作,还需要时间去观察。如果这条路成功走通,实现了华丽转身,那么对于众多涌入产园行业的民营企业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范本。
结 语
虽然2022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对于产业园区行业来说,似乎是机会更多一些。
这两年产业园赛道热度的上升,业内外都有目共睹。虽然这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但也会带来资本的关注、制度的完善,以及市场的逐步成熟与开放
来源: 明源地产研究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