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消息,海淀区将率先启动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未来信息一个主赛道、未来制造和未来空天两个副赛道,全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消息,海淀区将率先启动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聚焦未来信息一个主赛道、未来制造和未来空天两个副赛道,全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中关村软件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高品质特色园区,纳入该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
中关村软件园始终站在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沿,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率先形成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集聚百度、腾讯、联想、新浪、亚信科技、科大讯飞、软通动力、华胜天成、广联达等70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截至2024年底,园区企业总收入超6000亿元。
前瞻布局前沿技术领域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关村软件园形成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在大模型、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位于全国前列。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园区大企业加快布局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汉王天地等通用大模型在国内具较强的影响力和商业应用。度小满、有道、神州信息、千方等企业纷纷出台行业大模型布局,利用AI技术加快自身业务升级。
此外,在量子科技领域,园区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量子科技全产业链集群,吸引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国盾量子等机构和企业。
构建全链条孵化生态
中关村软件园关注硬科技创新,构建“孵化加速+投资驱动+场景开放”的创新孵化体系,探索出“赛-营-孵-投-会”联动的特色孵化模式,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超1200家,培育出13家上市企业和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近年来,结合AI产业趋势和园区企业需求,中关村软件园实施“1+3”AI创新赋能计划,打造AI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AI人才服务平台、AI创新孵育平台,赋能人工智能人才的发展,助力区域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年10月,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器通用人工智能育新基地入选“北京市未来产业育新基地”,该基地承担AI创新孵育平台的主要工作,致力打造“空间+服务+投资”的运营模式,以孵化加速为核心,以投资孵化为手段,围绕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需求,构建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
基地通过自建、共建、引入专业创新平台,向企业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建设有“中国泰尔实验室-中关村软件园联合创新中心”“飞腾共建实验室”“云端数字营销发布平台”“下一代移动通信创新实验室”等“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概念验证等服务,同时为未来产业集聚赋能。
强化创新服务体系
中关村软件园汇聚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布链、引链、延链、强链,通过“导入+自建+共建”的模式,逐步构建起开放、多元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创新。
积极引入中关村优质服务资源和中发展集团集成服务产品,协同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知识产权等服务,做强园区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特色服务。积极导入社会资本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基金体系,加快孵化投资联动,为达奇月泉(智能机械臂)、元瞳科技(半导体)等项目提供融资及财务顾问服务。
此外,园区还加快打造高水平的科创管家服务队伍,完善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培育了十余名专业技术经理人,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构建全周期、一站式的专业服务体系。
中关村软件园通过技术前瞻布局、全周期孵化服务、强化产业创新协同,推动集群生态跃迁,形成“技术突破-产业聚合-生态赋能”的良性循环,正在加速构建覆盖未来信息领域的产业高地,推动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快速发展,辐射全国乃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