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新闻 226条 2022-07-11 12:27
文化产业园区是公共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物理上的汇集点和逻辑上的融合点,承载了企业的办公空间,是文化消费的实现场景,也是一座城市文化活力、文化价值、文化产出水平的缩影与体现。
2022年6月24日,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发布《2021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针对2021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发展现状、模式分类、发展趋势与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首都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数量上增长迅速,从市委市政府到区级地方政府,再到企业与资本端,各方都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做出了各种有力尝试,2020年北京市首次评出98家市级园区,高屋建瓴、意义重大。为了尽可能真实的反映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突出现阶段具有代表性园区的优势特点与示范作用,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资中心指导成立的文化与金融跨界融合的5A级社会组织,牵头撰写本次《报告》。
整体来看,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具有较为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科技”已经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心城区园区高质量发展优势突出,市级园区数量占比超七成;园区品牌建设初见成果,成功对外输出嘉诚胡同、郎园等一批成熟的产业园运营模式,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正在逐渐进入存量园区提效、增量空间拓展的全面升级阶段。
“十四五”时期,将是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一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文旅融合越发深入,文化产业园区需要且正在迈入“场景运营”新阶段;二是园区品牌化、品牌连锁化经营将成为头部文化产业园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将成为更多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特征、新模式;三是园区服务将逐渐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平台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服务类型丰富、服务标准统一、快速高效的服务体系,将成为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四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数字化与智慧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将成为文化产业园区服务升级的一个新目标。
同时,《报告》中也指出,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产业园区的软硬配套服务无法满足租户日益年轻化、多样化、数字化服务需求;优质园区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园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园区之间没有建立协同发展机制;许多园区的运营本质上仍是重资产模式,限制了品牌连锁化及模式输出;部分园区还存在社区化生态环境建设相对薄弱、缺少主导产业、功能定位不清晰、文化氛围不足等。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文化产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支撑载体,需要与产业及市场发展需求高度匹配。《报告》中建议综合当下文化产业园区存在的硬性与软性问题,从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意义出发,结合园区面对新环境,适应新变化呈现出的新趋势,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目标,基于构建新消费场景,营造文化产业园区新生态,加速传统文化产业园区向智慧化园区转型,走“内涵式发展、外延式扩张”并举的发展战略,强化园区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文化设施运营联动协同发展;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及主导产业,推动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内循环式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智囊团”、强化高端紧缺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加大政府对园区支持引导力度等方式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 更多>
[10-28]
[10-22]
[10-22]
[10-14]
[10-08]
[09-10]
[09-10]
[09-06]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