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产业园成燕郊产业转型发展新引擎

产业快讯 1916条 2021-05-05 15:14

面对项目用地供应瓶颈,如何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面对住宅地产一业独大的困境,怎样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河北省三河市,以大力推进科创园建设,探索出一条

面对项目用地供应瓶颈,如何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面对住宅地产“一业独大”的困境,怎样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河北省三河市,以大力推进科创园建设,探索出一条承接北京高科技产业转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19个科创园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达到了6成以上,亩均投资强度达400万元,年亩均税收贡献达50万元。2020年,科创园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18.2亿元,占到了全市税收收入27.2%。

更为可喜的是,科创园内发展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57家,拥有各类专利技术1742项,分别占到了全市总量的40%和70%,成为县域科技创新的“火车头”。初夏时节,记者深入三河市科创园采访,探访这里高科技产业集群迅猛发展的蓬勃活力。

招商咨询点击:兴远高科产业园

●781家科技型企业安家落户,其中6成以上来自北京

走进燕郊高新区的兴远高科产业园,新购置的10台京牌商务车排成一溜儿,引人注目。园区副总经理段立园说,入驻企业多数来自北京,园区就新购置了这批中高端商务车,专门为入园企业接送北京的客户和专家,以解决进京车辆尾号限行问题,更好满足企业需求。

占地120亩的兴远高科产业园,原计划建设钛材料加工项目,后因项目能耗高被叫停。此后,他们转型科创园建设,陆续引进了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河北长盈通光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北京外迁的精密制造领域优秀企业,形成了产业整体竞争优势。

为吸引更多的北京高科技企业,兴远高科还创新推出了科创综合体运营模式。产业园拿出近3成的空间,规划建设公共配套设施供入园企业共享使用;建成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入园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多方面服务;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物业入股、融资担保等方式,为落户的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在兴远高科的科创综合体,足不出“园”就可享受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备受入驻企业欢迎。目前,兴远高科已入驻企业86家,一期运营场地面积3.5万平方米,使用率达到了100%。正在建设的7.5万平方米二期项目6月底将竣工,可承接入驻企业150家,届时产业园承载北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舞台将更加宽广。


招商咨询点击:铭泰产业园

“科创园模式打造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载的平台,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让优质项目落地不再难。”三河市委书记刘连杰说,这些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科技型企业,在三河找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是国内原子荧光光度计第一大生产商和销售商,从北京朝阳区迁至兴远高科后,改进了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且为未来扩充产能和产品线预留了空间。总经理刘海涛说,这里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仅一河之隔,交通便捷、配套齐全,人力资源成本有优势,给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空间。

正在建设中的中南高科·三河科创智谷产业园,同样受到了北京科技型企业的青睐。这个产业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文创为主导产业,总投资5亿元,亩均投资强度500万元,亩均税收强度50万元,计划于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产业园尚未建成,已有近20家企业签约落户,全部来自北京。中南高科京津冀区域副总经理王培华说,燕郊高新区区位特殊,承接北京产业疏解优势独特,科创园模式非常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家落户。他们已储备客户120家,9月底能完成全部剩余面积的招商。

截至目前,三河市已建成的19个科创园,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781家,其中61%来自北京,共吸纳北京高新技术企业27家。正在建设中的8个科创园,可再承接北京科技型企业500家。27个科创园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可达428万平方米,有望容纳企业2800余家。

招商咨询点击:百世金谷国际产业基地

●“一次掘金”转向“永续发展”,“亩均效益”大幅提升

正在建设中的燕郊高新区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一期工程14栋现代化建筑已拔地而起。

“这栋是研发楼,那边的是厂房。”园区运营负责人解成勇介绍,在加快产业园基础建设同时,他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已引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总部办公等高端领域企业25家。

占地119亩的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其前身为裕泰纺织机械生产项目。随着三河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四统一”,燕郊高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空间优化调整,裕泰纺织机械生产项目科技含量低、产业附加值低、产业层级低的短板日益凸显,生产规模大幅收缩,多数厂房处于闲置或转租状态。

一方面是众多大项目、好项目“排队”等着进入三河,一方面是存在大量低效用地,挤占了优质项目落户空间。矛盾如何化解?三河市力推科创园建设,通过“腾笼换鸟、放雀引凤”,全面提升“亩均效益”,让寸土寸金的产业用地资源,供给更多高端高新的优质产业项目。

2019年初,燕郊隆达公司对裕泰纺织机械生产项目进行了整体收购。根据三河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要求,聚焦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现代服务三大产业,他们按照城市控规重新规划建设,积极发展总部办公职能,打造科技智造与文创产业聚集的科创型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土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很快,裕泰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引进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220余家,实现年营业收入18至20亿元,实现年利税2至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解成勇对产业园的未来充满信心。

专业产业园运营商中南高科,盘活时代天华96亩闲置土地,建设了科创智谷产业园;域内企业鼎盛集团,盘活碳纤维项目闲置土地,建设3D打印产业园,实现了闲置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过去生产水泥的兴业建材,转型建设兴业智谷科创园,引进企业31家,年纳税超过了3200万元……

通过科创园建设,三河市冲破住宅地产“一业独大”“一次掘金”的困局,推动其向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文旅地产、医养地产等功能地产转型,细水长流、永续贡献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三河市房地产业投资占比由46.5%下降至20.4%,工业投资占比由25.8%上升至28.7%,除房地产外的服务业投资占比由27.7%上升至50.9%,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腾笼换鸟、放雀引凤”过程中,“亩均效益”更得到了明显提升。据测算,27家科创园工业用地容积率已接近2.0,远超过省、市规定的1.0容积率最低标准。已建成的19个科创园亩均投资强度达400万元,年亩均税收贡献达50万元,去年利税18.2亿元,占到了全市税收总量的27.2%。


招商咨询点击:谊安医疗器械产业园

●突出园区特色,强链补链延链,“招项目”变成“招产业”

手术室使用的麻醉机、无影灯、手术床、骨科牵引架;机械通气和呼吸病管理使用的呼吸机、呼吸监护、雾化器、全自动睡眠治疗仪……燕郊高新区谊安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展厅里,医疗器械上下游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由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谊安医疗器械产业园,是一家以医疗设备为核心的专业孵化平台。短短几年,这里聚集了谊安奥美、小牛科技、爱蕊科技等一批医疗器械优秀企业,成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4家、规上企业6家、院士工作站1个,年产值达4.7亿元。

以谊安医疗器械产业园为龙头,燕郊高新区的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加快聚集,总体数量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到42家,年营收达到6.3亿元,初步形成了医疗器械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正在成为燕郊高新区的新兴产业亮点。

突出科技特色,三河市在科创园建设中加速构建“创业中心为龙头、高等院校为支撑、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基地”的创新网络体系。19个已建成的科创园发展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57家,占到了全市的40%;拥有各类专利技术1742项,占到了全市的70%。蓬勃发展的科创园,正在成为县域科技创新主力军。


招商咨询点击:中冶总部基地

正在加快建设的鼎盛3D打印产业基地,是三河科创园经济的新亮点。鼎盛集团投资20亿元,围绕增材制造产业,构建中试、公共测试、共性技术服务三大平台,打造集复合型、集约化、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3D打印产业示范区。

目前,他们已与华融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签署意向入驻协议,清华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3D打印专家团队也在密切接洽中。鼎盛3D打印产业基地项目总监许丞泷预测,一期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上缴税金4300万元,吸纳就业500人。

突出产业特色,三河市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引导科创园因企施策,快速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市里先后出台27项惠企政策,构建起“奖补+扶持+引导”的“三合一”政策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引导科创园、入园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累计发放技改、研发补贴、科技创新等奖励扶持资金3.4亿元。

他们还全力创优金融生态,拓宽融资渠道,帮助科创园及入园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们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标准厂房分割转让实施细则》,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抵押难题。3年来,累计为各科创园及入驻企业发放贷款650多亿元。

突出园区特色,强链补链延链,科创园实现了从“招项目”到“招产业”的转变,实现产业链的高度集聚。“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有效破解了产业规模小、优势不突出问题。”刘连杰告诉记者,目前专业化科创园同一产业聚集度达到了40%以上,入区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热门楼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