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地址: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面议金桥出口加工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 国家级开发区 ,分南区和北区两部分。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西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接 外高桥保税区 ,南接 张江高科技园区 ,规划面积27.38平方公里,其中北区19.94平方公里,南区4.61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2.83平方公里(目前出口加工区一期已封关1.55平方公里)。金桥开发区规划中工业 产业用地 1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9%;生活生产配套用地4.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不可经营的市政绿化河流用地6.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 产业结构 在开发区内引进的项目中,工业类项目338个,占54.5 %;工业服务类项目76个,占12.3%;其它类项目206个,占33.2 %。开发区共有通过上海市科委审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入住的 企业研发机构 达87家,其中国家级、市级和新区级研发机构共34家。经过16年的开发建设,金桥开发区已经成为上海乃至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基地之一。 金桥开发区已经形成汽车、电子信息、现代家电、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在2006年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467亿元的经济总量中,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之和,工业总产值88%,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40.9%;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31.5%;新型家电产业占11.2%;食品与 生物医药产业 占4.7%。 综合环境 开金桥开发区始终致力于不断完善综合环境,关注商务运营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企业创新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显现出一定的综合环境优势。 1、基础设施完善。金桥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具备七通一平条件,还具有集中供热和卫星通信功能,是国内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开发区之一。开发区内建成道路总长65.67公里,建成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4座(规划建设11座),供电能力22万KVA;建成供水能力为每日22万吨的供水系统;建成7万门的通讯系统(规划19万门)和卫星通讯网络地面接收站,环网数据光缆已投入运行;建成绿地总面积253.5万平方米;辟有30条公交线路。 2、服务设施完善。园区内的金融、商检、报关、仓储、运输、科研、咨询、零售、餐饮娱乐、房地产、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项目基本完善,已成为上海最适合跨国公司设置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制造业的基地。位于北区中部的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将推出一期25万平方米,二期93万平方米的研发楼,为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等机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一期25万平方米的8幢研发楼即将完工。 3、生活设施完善。园区内建有高中档内外销住宅、办公楼以及配套的医疗、教育、商业、文化娱乐设施,拥有一流的国际社区,不断创造培育安居乐业和谐的生活环境。园区内除适合跨国公司老总、高级管理人员居住的高档别墅外,还有适合一般外籍人士居住的酒店式公寓,社区配套设施完善。园区内建有医院2所(华山医院浦东分院、浦东妇幼保健院),涉外诊所1家,国际幼儿园、学校3所以及知名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外籍居民1000 人左右。 4、园区环境优美。金桥开发区成为上海第一个通过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的国家示范区。开发区加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的力度,开展循环经济的研究,加强工业物业、废弃物的集中管理,完善环保机制建设,积极围绕建设绿色浦东、生态城区的总体目标,尽快将金桥建设成为高品位、绿色环保型和循环经济型的开发区,为企业提供更安全、整洁、规范的生产环境。 5、政务服务到位。金桥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部门,以方便企业,提高效率为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从简化审批环节,到扩大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服务范围,逐步完善对区内企业的服务体系,实现为进区企业零距离、全方位服务。
-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址: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面议上海化学工业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单位。以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位于杭州湾北岸,距市中心60公里,距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均约50公里,规划面积为29.4平方公里,最终向西与上海石化连线成片后,将形成近60平方公里的化工产业带,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以及合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石油深加工产品。 工业区是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打造1+4产业组合,发展以烯烃和芳烃为原料的中下游石油化工装置以及精细化工深加工系列,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为原料的产品链。化工区是十五期间中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之一,第一期项目总投资将达15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同时也是上海六大产业基地的南块中心,被誉为上海工业腾飞的新翅膀。 发展理念 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通过对区内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的整合,为进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投资环境。 产品项目一体化 由石脑油、乙烯等上游产品与异氰酸酯、 聚碳酸酯 等中游产品以及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下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链。在化工区内落户的主体项目就以上、中、下游的化工产品为纽带连成一体,实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 公用辅助一体化 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消耗,根据化工区区内化工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等的需求总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区内能源的统一供给。 物流传输一体化 通过区内与各个化学反应装置连成一体的专用输送管网以及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捷地送达目的地。 环境保护一体化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使用非光气法和三重物理阻隔等技术工艺,并通过对废水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形成一体化的清洁生产环境,使化工区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管理服务一体化 为入驻化工区的业主提供政府一门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属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化工区都能得到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参照国际惯例,结合市场经济手段向各业主提供后勤一条龙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其核心生产活动,达到各化工装置间的高效运作。
-
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地址: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面议上海虹桥开发区1979年开始规划,1983年启动建设,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占地面积0.652平方公里,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位于上海西部,西到上海虹桥交通枢纽5.5公里,东至上海人民广场 7.5公里。根据面积小、位于市区的特点,开发区定位于涉外商贸中心,在功能上以展览展示、商务办公、宾馆居住、外事等为主,是全国最早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全国唯一辟有领馆区的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区在功能上定位于以展览展示为龙头、以外贸中心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兴商贸区。开发区内引进并建成项目25个,建筑总面积13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展示场馆30万平方米,写字楼宇48万平方米,商住楼宇26万平方米,宾馆饭店24万平方米,生活娱乐配套设施10多万平方米; 领事馆 区现有日本、韩国、 新加坡 等国在开发区借地建馆,古巴、以色列、罗马尼亚、丹麦、荷兰、 瑞士 、智利、哈萨克斯坦、印度、 阿根廷 、 捷克 等国在开发区租房设馆。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虹桥开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以世界贸易商城、国际展览中心为主体的展览展示区营造了国际一流的会展贸易氛围,构筑了中外客商发展事业的理想平台,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成为上海国际商贸的中心之一。 今后,虹桥开发区将借上海 后世博时代 经济加速转型、服务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主动融入大虹桥商务区的一体化发展,借助于开发区商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做出贡献。开发区将积极实施区域深度开发战略,推动部分楼宇项目的新建、改建或重建,有效提升开发区对中高端商贸服务业的承载能力,努力推动开发区的精品化与集约化。
-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概况
[地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面议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又成为APEC国际科技工业园区。 是上海市同时具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三重功能的开发区,现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历经近40年发展,漕河泾开发区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步伐,对上海创新转型发展起到了窗口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依托的六大重要承载区之一。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6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144家高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产业,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1+5+1产业集群框架。 漕河泾开发区自成立之初就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实行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的独特管理模式,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不设管委会企业化运作的开发区。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归口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为临港集团下属核心企业。根据1990年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总公司负责漕河泾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协调和服务,并行使市政府授权的开发区部分管理职能。 开发区地跨徐汇、闵行两区,总公司与所在行政区联手,探索区区合作共建机制。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财税落地、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区域管理等方面紧密协作,以经济发展为纽带,以协议为形式,以平台为抓手,实行功能互补、利益共享形成了长期的良好的区区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司作为漕河泾开发区环境建设者、产业推动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公司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经济的机遇,服从服务于上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漕河泾开发区品牌战略,漕河泾已成为从事开发区工业地产开发、产业集聚、园区管理的优质品牌,象征着优质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园区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的集聚。 2017年园区经济指标继续全面上扬,所有关键指标均录得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3亿元,同比上升14.3%,营业收入3240亿元,同比上升10.5%;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上升14.5%;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同比上升14.8%;税收总额140亿元,同比上升33.3%,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尤为难得的是,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开发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产收入达2430亿元,同比上升13.9%,占到开发区总收入的3/4。行业布局也更加均衡,重点行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43亿元,同比上升16.3%。项目引进平稳且保质保量,进口、出口总额也分别同比增长26.4%和6.6%。在上海市开发区的各项评比排名中,漕河泾开发区在发展与效率指标方面一直名列前茅。
-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址: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面议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3年,因区片名得名。 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 国家级开发区 之一,位于 上海 市 闵行区 的西南部。1985年,成立中外合资的 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简称闵联公司),采用企业化经营运作的方式,负责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自关心和指导下,闵行开发区在引进外资、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发挥对外窗口、经济辐射作用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较大成就,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按单位面积计算,始终位于全国各开发区前列,成为国内成熟开发区的成功典范。 招商政策 为鼓励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促进闵行开发区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各项关于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研究开发机构的有关政策,结合闵行开发区实际,制定出了鼓励外商在闵行开发区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办法和相应的优惠政策: 一.闵行开发区管理办公室设立发展高新技术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外商投资企业在开发区设立各类研发机构,指导开发区内现有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分支机构;帮助研发机构引进优秀人才,解决高级技术人员的特殊困难;负责将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人员,优先向政府部门推荐授予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负责评选并授予区内在发展高科技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功臣荣誉称号。 二.凡需在闵行开发区内投资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由投资方将设立研发机构的有关材料报送闵行开发区项目审批办公室,项目审批办公室应当根据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的《关于下发(关于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沪外资委批字(2000)第801号〕规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市外资委审批。 三.经批准在闵行开发区新设立的研发机构,凡属研究和中试所需使用的土地和办公、实验用房,经闵行开发区项目审批办公室核定,闵联公司将给予优惠。其中,所需使用土地的场地开发费,按现有收费标准给予一定的优惠;所需租用的办公和实验用房,给予第一、二年零租金,第三年按 标准租金 的40%收取,第四年按标准租金的80%收取的优惠。 四.闵行开发区内企业,经批准在企业内部投资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或者投资设立研发部门,其研究和中试所需新增使用土地的场地开发费和办公、实验用房租金的收取标准按本办法第三款规定执行。 五.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研发分支机构可在指定 外汇银行 开设外汇专用帐户,其外汇收支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六.对外商投资研发机构进口所需的科研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除按照国发(1997)37号文件规定《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七.根据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署税〔1997〕791号)的有关规定,对已设立的外商投资研究发展中心,在原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对本企业原有设备更新或维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即不属于《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以及为上述设备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 八.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引进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所列的先进技术,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九.外商投资研发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收入,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 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3号)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研发机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 十一.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00〕55号)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研发机构经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后自批准之日起三年内,政府返还项目用地的 土地使用费 、 土地出让金 ;免收购用房的交易手续费和 房产登记 费,部分 房产契税 可作为政府的补贴返还;免征建设过程中的上水、排水、煤气增容费和供配电贴费。 十二.本办法和相应的优惠政策适用于独立的企业(公司)法人及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设立的研究开发部门。
-
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概述
[地址: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面议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位于上海西南门户,1993年成立, 地处沪浙交界,交通便捷,设施齐全,是本市及外地创业人士的理想投资港湾。开发区凭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精神,实施优惠办证,帮助企业降低商务成本,为投资者代办营业执照、 税务登记证 等一条龙服务。我们诚招工业、商贸、服务、建筑、房产、科技、广告等各类内资及外资企业。主要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快捷、周到的一门式服务,凡来注册的企业均可在本市经营,不受区域限制、开发区将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 发展理念 和谐、共赢,高效、有序,永续提升,努力为投资者创设九好一平的投资大环境,即政策好、人脉好、配套好、信息好、产业好、人才好、物流好、市场好、融资好,一平即为投资者搭建创业经营的平台。 规划布局 强调环境、生态和功能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为进区企业和客户提供优良环境。整个开发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西南侧为开发区最早工业基地,东侧为国际光仪电产业园,主要以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可为企业提供生产、研发、办公一体化解决方案。西北侧为产业创新总部园、名企公馆,着重创意研发、商务展示、品牌运作、影视传媒、艺术展示、动漫娱乐等。开发区对于从事低碳科技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低碳产业项目落户。 管理服务 充分发挥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服务监督机制,体现人文关系、有情操作,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投资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介绍
[地址: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议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起中国东部的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上海,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1年,上海张江规划面积从一区八园的63平方公里扩大到一区十三园的296平方公里,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万余家,研发机构800余个,就业人口约120万。按一区八园已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统计,2010年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618.77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183.85亿元,位列全国高新区前茅。 远景规划 1、高新区的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经过15年的发展,上海张江高新区一区六园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9亿元,占全市的15.6%,较九五期末增长346.3%;创汇146.3亿美元,占全市的16.1%;实现利税273.4亿元。上述指标分别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区内经认定的 高新技术企业 的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413.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亿元,增长了3.06倍;工业总收入由449.7亿元增加到1912.9亿元,增长了3.25倍;工业总利税由62.6亿元增长到147.3亿元,增长了2.35倍; 出口创汇 由9.65亿美元增长到128.2亿美元,增长了12.28倍。在吸引外资方面,高新区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资353.2亿美元,区内共有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138家,有外资研发机构 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国53个高新区综合评比,上海高新区均名列前茅。特别是,通过实施聚焦 张江 战略,张江核心园六年来,技工贸总收入、 工业总产值 、税收总额年均增长分别高达75.58%、51.23%和59.23%。 2、若干 特色产业基地 初步形成。作为上海张江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各分园结合各自 资源禀赋 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相关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取得了较明显成效。如张江核心园围绕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和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构筑和完善 产业创新 链,通过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的建设,凸显园区的主体功能,目前张江核心园的 集成电路产业 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国内最密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基地;漕河泾园坚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出项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1200多家,形成了以 信息业 (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为主导、 新材料产业 不断壮大的格局,园区单位面积产出超150亿元/平方公里,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金桥园集聚了电子信息及现代家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一批大企业,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主导产业;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和嘉定园也结合各自实际,初步确定了主要发展产业。 3、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上海 张江 高新区充分利用上海优良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加快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 创新资源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张江核心园先后建立了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 半导体照明 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 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吸引集聚了集成电路、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大批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级人才,也诞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漕河泾园构建了从孵化器到产业化基地的多层次、接力式孵化体系,对入驻企业进行全方位孵化培育。截止2005年底,一区六园共有进驻企业3171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35家。2005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682.2亿元,较九五期末增长了306%,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40.1%, 展讯通信 、微创医疗、中信国健、 万达信息 、 上海贝岭 、盛大网络、 携程 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茁壮成长。 4、高新区的软硬环境逐步优化。通过政策扶持、资源集聚,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海 张江 高新区的创新 创业环境 不断优化。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漕河泾园实行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模式,较好地发挥了 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性作用;张江核心园、金桥园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资模式,实行 政企分开 ,金桥和张江开发公司还先后上市,有效地推动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政策在高新区先行先试,取得了诸多成效,并被推广应用或上升到法律规范。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对 张江 核心园实行政策聚焦,该政策在对入园企业规定了优惠政策之外,还对 行政审批制度 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高新区还加大了创新文化建设,张江核心园举办了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各分园还十分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设,金桥园、漕河泾园、中纺城园和张江核心园等园区先后通过了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
宁波杭州湾新区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面议一、历史沿革 2001年1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原名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复设立宁波杭州湾新区,与经开区一套班子运作;2014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授权管辖面积235平方公里。2015年4月,经商务部批准更名为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9月,经省政府批复设立宁波前湾新区,规划总面积604平方公里,按照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保持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牌子不变。 二、开发区域 宁波前湾新区空间范围604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现宁波杭州湾新区、以及与其接壤的余姚片区和慈溪片区,四至范围为: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洲大道,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北至十二塘。 三、机构设置 宁波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宁波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开发区统一履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管理职能。截至2021年5月,开发区管委会设置内设机构11个,分别为:办公室(挂政法委员会、沪甬合作办公室、司法局牌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组织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牌子)、投资合作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挂生态环境局、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发展和改革局(挂统计局、政务服务办公室、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牌子)、商务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前湾综合保税区管理局、服务业发展局牌子)、社会事业发展局(挂农业农村局、教育卫生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牌子)、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牌子)、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财政局(挂审计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应急管理局。 下属事业单位17个(不含教育、卫生系统):国土资源所、新闻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中心)、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管理中心(教育发展中心)、海洋水利管理中心(国家海域动态监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征地安置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综合服务中心、人才发展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湿地管理服务中心(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卫生发展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服务站(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站)、自然资源整治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房地产管理中心)、国库收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和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 开发区管委会下设国有公司6家,分别为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宁波海创集团公司、宁波杭州湾新区南洋小城开发有限公司、慈溪杭州湾滨海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慈溪市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有限公司。 四、发展概况 宁波杭州湾经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着力建设高能级先进制造创新区、高层次创新创业活力区、高水平浙沪合作示范区、高品质产城融合样板区,努力打造成为现代化美丽园区、国际化前湾之芯、高端化活力智城,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争创宁波当好模范生开发区样本。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从2009年的64亿元、262亿元、1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62亿元、2366亿元、27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7.9%、22.1%、1.56%。2020年,全区期末实有企业12363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76家。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从102位跃升至89位,前进了13位。 五、重点产业 开发区拥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众创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国家级名片,以及省级名片浙江省美丽园区示范区、浙江省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围绕美丽园区的发展理念和链长制工作机制,经过多年发展,宁波杭州湾经开区形成了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高性能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电器、生命健康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已成为首个千亿级主导产业。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有上汽大众、吉利汽车2大整车企业,集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160余家。2020年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46亿元,占宁波市汽车制造业的37.48%。截至2020年,新区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约152万台,形成产业链产业总产值4000亿元,力争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产值281.6亿元,增长1.8%,占到汽车产业的43%。②智能电器产业:主要有方太厨具、沁园集团、库柏电气、惠康集团等25家知名企业,2020年产值154.8亿元,增长15.7%,其中方太完成营业收入120亿元,增长10%,稳居中国厨电行业第一宝座,高端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③新材料产业:主要发展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高端金属基复合材料两大关联潜力产业,培育发展新兴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产业。目前已聚集了兴业盛泰、金田、复能新材料等80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72家。202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98.3亿元,增长30.4%。④生命健康产业:集聚了康龙化成、麟沣生物、双成药业、圣宇瑞医疗器械等企业30余家,合计总投资20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2.3亿元,增长27.4%。设有生命健康产业园,初步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以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健康食品和保健品产业为核心,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生命健康产业基地。⑤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1654亩,计划总投资800亿元以上,围绕智能终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人工智能、软件设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引进不少于30家数字经济产业研发机构和不少于100家数字经济产业生产企业。园区计划分三期开发,一、二期已建成投用,目前进驻相关企业28家,三期拟于2021年启动建设。2020年,数字经济产业实现产值129.3亿元,增长125.6%。⑥通用航空产业:新区正在积极建设通航机场,区内设有通航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包括一座4C级的通用航空机场。目前通航机场完成场址民航报批及军地协议签订。⑦休闲旅游产业:已聚集包括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海天一洲、方特东方神画、海皮岛乐园等多元休闲旅游元素,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年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22.4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0.50亿元, 相较于2015年的1.3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0%。随着方特二期东方欲晓、熊出没小镇、海泉湾、祥源动漫小镇、绿地时尚小镇等项目的相继建设,以文化休闲、湿地、温泉三大旅游品牌为标志的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已经初步形成。
-
宁波杭州湾新区概况
[地址:宁波杭州湾新区]元/㎡·天2019年7月9日,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宁波前湾新区,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沪合作示范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南翼,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域北部,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 宁波前湾新区发展定位 1、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 2、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平台 3、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 4、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目标把新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科技革命的新坐标 新区拥有吉利、上汽大众两大整车企业和1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拥有吉利汽车集团全球研发总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杭州湾汽车学院等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目前汽车整车产能已达到160万辆/年,2019年实现整车产销58.1万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001.6亿元,我们预计到2025年整车产能将达到200万台,产值达到4000亿,整车零部件配套率达到50%以上,目标把新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科技革命的新坐标。 截止目前,已引进宁波群芯微电子光电集成电路研发生产项目、中电化合物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项目、上海广奕电子产业基地项目、浙江德珂泰智能终端产品外观装饰件生产项目、宁波云德半导体用高纯石英材料加工项目、安芯美深紫外LED半导体器件项目、国产3nm超纯溅射靶材项目等34个项目,合计总投资近120亿元,涵盖半导体研发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及材料制造,智能终端整机和零部件生产,以及传感器、汽车电子、5G通信等多个领域。 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将超200亿元、科研人员超万名 新区拥有世界500强默沙东动保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新药研发服务领军企业康龙化成,医疗器械孵化平台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国内龙头医药企业双成药业,呼吸面罩产量全球前三的圣宇瑞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并有复旦、同济等一批上海高校院所的产业创新平台,有国内硬件设施一流的医院。 已形成百亿级高性能新材料产业集群 目前,新区已拥有兴业盛泰、恒天集团、复能新材料、沥高新材料等65家新材料企业,涉及高性能金属合金材料、生物基材料、高性能稀土合金功能材料、碳基纤维新材料、非金属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特种3D打印材料等领域。2020年实现产值298.3亿。
-
泉州台商投资区招商介绍
[地址:泉州台商投资区]面议泉州台商投资区 位于泉州市区东部, 距离泉州市 人民政府直线距离仅3公里,被定位为泉州城市副中心, 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8万人,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330.34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0.05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72亿元 11项主要经济指标有5项高于全市水平、3项位居全市前列。 2010年3月台商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2012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2012年7月由中央编办批准升格为副厅级机构 国家级称号: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区域优势: 1.依山面海 2.临港近城 已建成新洛阳大桥和后渚大桥 规划建设金屿大桥和百崎通道 规划12平方公里临港物流园区 建设秀涂人工岛 3、教育医疗 建立湖东实验学园(与泉州市第五中学及泉州师院附属小学合作办学);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达90.1%; 设立名医工作站; 与泉州第一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 发展规划: 1、湖东片区 规划用地:5平方公里 依托海丝艺术公园打造城市中心 2、海江片区(白沙片区) 规划用地:9.15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规模:13.50万人 定位:创智、生态、健康、宜居 功能:就业、健康、休闲、生活 3、高铁片区 规划用地:6.47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规模:6.6万人 定位: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泉州市东部门户地区 核心:交通枢纽、商贸商务、产业服务 4、科学城片区 抓住泉州科技城落户的契机 以创新为起点、以产业为抓手 成为拉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力促泉州城市副中心能够尽快呈现 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招商中介机构及项目引荐人奖励规定》的通知
-
泉州台商投资区
[地址:福建泉州]面议泉州台商投资区(古属泉州府惠安县)成立于2010年,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也是泉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园区,下辖隶属惠安县的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和省级惠南工业园区,区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8万人,坐拥泉州之眼百崎湖,建有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 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于2010年,下辖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区域面积约219平方公里(包含海域江域滩涂)其中陆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人口约22.8万人。与泉州市新行政中心隔海相望,依山傍水、临江拥湖,区位优越,配套完善,土地成片。泉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园区及玖龙纸业、中国北车等行业巨头落户区内,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新区品牌效应持续升温,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朝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多元、环境优美的生态型滨水新城区方向迈进。 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不断扩大,福建省率先成为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的热点。为了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加快改革开放进程,198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杏林地区、海沧地区及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未开发部分为台商投资区。1992年12月,国务院又正式批准厦门集美地区为台商投资区。 截至泉州台商投资区设立前,国务院共批准设立了4个台商投资区,全部在福建省,分别是: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集美台商投资区和福州台商投资区。 国发〔2009〕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泉州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定位 投资区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泉州城市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支撑的生态型滨水城市新区和现代化港口保税物流工业区。 城市职能包括:以新兴产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依托滨水岸线和湿地、水系、山体等自然资源构成的泉州湾东部生态休闲中心,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利用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延伸和辐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开发、高效率运作,把投资区建设成海峡西岸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极,争取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经济发展高地,并成为中国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最具吸引力的台商投资区。 城市远景规模方面,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投资区城市人口规模将按90万人进行控制,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约为93.5平方公里,未来将向北、向东相应拓展,完善功能,同时将洛阳组团和张坂组团北部区域、东部山霞组团纳入城市建设范围。预计到2015年,投资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5.7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 产业 投资区拟引进产业包括:新兴产业主要选定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现代装备制造业三大类;轻工产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研发服务业、台资企业营运中心、涉台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保税区或保税港区)。将构筑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绿色智能交通、风电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上市企业创业园、现代高端服务等五大百亿集群和综合物流枢纽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形成以向海产业发展带和临海产业发展带为核心的T型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中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产业规划分为三大片区: ● 先进制造业片区 准入产业包括新兴产业和轻工产业。具体布局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及轻工产业提升园。其中新材料产业园发展以纳米材料系列、超导材料为主的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光电产业园以发展LED、光伏产业和数字微芯片等为主,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发展船用设备、发电设备和轨道机车等为主,轻工产业提升园主要是促进区域内现有的鞋业鞋材、纺织服装和工艺品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 现代服务业片区 准入产业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百崎湖周边、洛阳江沿岸和泉州湾海岸,突出其山、海、湖的自然优势,发展宜居、宜商的滨水区,具体布局文化产业区、台资企业营运中心、涉台金融服务中心和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其中文化产业区以发展工业设计、会展、时尚设计、广告、创意设计、动漫制作、网络游戏、茶文化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闽南美食文化产业等为主;台资企业营运中心以制造业营运中心、商贸物流业营运中心和信息咨询服务业为主;涉台金融服务中心以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对台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基地和新兴金融业态聚集基地为主;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以各行业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培训机构、试验基地等为主。 ● 现代物流业片区 准入产业为现代物流产业。依靠12个十万吨级的秀涂港,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主要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货物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 优势 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 区位优势。投资区与新的泉州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西靠洛阳江,南临泉州湾,中间有泉州市乃至福建省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湖区、被誉为泉州市城市之眼的百崎湖,拥有海岸线24公里,12个以上的10万吨级码头和多个万吨级码头,是中国少有的依江、傍湖、临海区域,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 城市依托。投资区规划及控制范围已列入了2009年5月福建省建设厅审查通过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范围,可以充分借助中心城市的延伸和辐射,承接中心城市的人才、科技、教育、经贸、文化和金融服务等。 ● 交通完善。投资区北有沈海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铁路、漳泉肖铁路和国道324线,南有石湖港区、秀涂港区和福建省道201线、泉州环城高速公路,距离泉州火车站8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惠安站14公里,距离福厦铁路泉州站不到20公里,距离晋江机场约20公里,国道324线贯穿投资区北部。 ● 人才保障。泉州地区拥有国立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南理工学院、泉州泰山航海学院、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电力学院、陶瓷学院等多所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院校,且设有七个博士后工作站,为投资区的人才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 产业基础。泉州已初步形成了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产业集聚成效显著。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