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市:20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地址:合作市]面议合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试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提高我市招商引资竞争软实力,吸引和鼓励外来投资者来合投资兴业,培育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体系,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甘南州委办公室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甘南州关于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 及配套工作细则的通知》(甘南办发〔2020〕1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优惠政策(简称20条)。 一、用地保障方面 (一)对符合我市产业政策(七大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分批出让等方式供应土地。以长期租赁方式使用土地的,租赁期限不得超过20年,以租让结合方式使用土地的,租赁部分单次签约时限不得超过20年,单次签约到期后,可以续签租赁合同。对已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的土地供应,可按照一次规划、分批供应(出让)、分批建设、滚动办证的方式,有效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由市自然资源局负责落实) (二)对在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落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出让时,根据《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国土资发〔2006〕307号)第十三等执行。土地出让金可采取分期缴纳的方式,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经合作市土地出让协调决策机构集体认定,重大项目可以在土地出让时先交30%的竞买保证金,在竞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竞买保证金抵作部分出让价款,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经市土地出让协调决策机构集体认定,特殊项目可约定在两年内缴清。(由市自然资源局、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二、奖补政策方面 (三)对成功引进的文旅产业、现代农牧产业、藏中药产业类、数据信息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在合同约定建设期限内完成投资且正式投产的,按照相关部门核实认定的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成功引进的特色产品加工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在合同约定建设期限内完成投资且正式投产后,按照相关部门核实认定的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在黄金产业、新能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方面取得突破的招商引资企业,按照相关部门核实认定的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由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四)对项目及时落地且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3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投资方10万元的奖励;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5000万元(不包括3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投资方20万元的奖励;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8000万元(不包括5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投资方30万元的奖励;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1亿元(不包括8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投资方40万元的奖励;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不包括1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投资方50万元的奖励。(由市统计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五)对在我市并购生产型企业、实施资产重组的招商引资企业,在不低于原企业前三年平均缴税基数的基础上,超缴税收部分享受新办生产型企业待遇;并购停产五年以上或资产负债率超过120%的严重亏损生产型企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按新办企业享受免征三年企业所得税,并由市级财政给予三年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数额50%的奖励。(由市税务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六)对当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招商引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获得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的招商引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获得省技术创新示范奖的招商引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由市科技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七)对招商引资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招商引资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新上市且注册地在合作市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对招商引资企业在合作市设立总部以及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功能性机构,且年实现地方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上市企业将总部迁往合作市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上市企业融资增发成功且将募集资金的50%以上用于落地项目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由市财政局负责认定并落实) (八)对招商引资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州级质量奖的,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招商引资企业研制的产品获得当年中国专利奖、甘肃省专利奖的,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招商引资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认定并落实) (九)对项目引进起决定作用的中介机构、引荐人(非公职人员)予以奖励。成功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且符合我市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合同约定建设期限内完成全部投资且正式投产的,按经核实认定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和农产品加工500强企业项目的,再分别追加50万元的奖励。(由市投资与合作交流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十)对成功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或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职人员,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予以优先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由市统计局、市投资与合作交流局负责认定,市委组织部负责落实) (十一)对连续两年销售收入或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并进入四上企业名录库,且年内产生贷款的招商引资企业,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20%给予贴息补贴(按照一年期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以上贷款贴息补贴累计不超过3年。(由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认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负责落实) (十二)对招商引资企业在盘活市场、带动区域商贸流通、繁荣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且投资额达到1000万30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的奖励;达到3000万5000万元(不包括3000万元)的,给予20万元的奖励;达到5000万8000万元(不包括5000万元)的,给予30万元的奖励;达到8000万1亿元(不包括8000万元)的,给予40万元的奖励;超过1亿元的(不包括1亿元),给予50万元的奖励。(由市商务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十三)对通过招商引资入驻我市的商贸流通企业(包括外贸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一定标准并上限入库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分别为:批发业年商品销售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包括2000万元),同时年末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上;零售业年商品销售总额在800万元以上(包括800万元),同时年末从业人员在60人以上;住宿业星级饭店、旅游饭店或餐饮业年营业总收入500万元以上(包括500万元),同时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由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十四)对通过招商引资在我市新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当地线上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10万元。对注册成功一款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由市商务局、市税务局负责认定,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十五)对落户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免收污水处理费和供水费一年。对总投资额达1亿元以上的生产型招商引资项目,且投资商自筹投资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余款通过银行一次性贷款解决的,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20%一次性给予贴息补贴(按照一年期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由市统计局、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认定,市财政局、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三、人才和用工保障方面 (十六)对招商引资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博士学历、教授或高级职称),为其配偶提供就业帮助和解决子女就近入学,免费提供人才公寓;对设立专家工作站、工作室或利用相关平台提供远程技术支撑服务满三年且取得科技成果、带动企业发展成效明显的招商引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愿意在合作市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员工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可同等享受合作市住房保障政策,随行子女有入园、上学需求的,按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就读。(由市科协、市人社局负责认定,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十七)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就业援助;对吸纳甘南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招商引资企业,给予一定的指标倾斜;对招聘录用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有用工需求的招商引资企业,做好企业用工咨询,为企业设立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拓宽用工信息沟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并在企业职工职称评审方面予以支持。(由市人社局、市工信局负责认定并落实) 四、服务保障方面 (十八)对金融机构是否积极主动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发展进行绩效评价,对积极主动为企业在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由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负责认定并落实) (十九)对落户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企业,园区管委会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孵化场地,免收一年场地租赁费(可视实际情况延续执行),负责供水、排污、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前期工程,达到项目开工建设条件。(由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认定并落实) (二十)对招商引资企业在选址、规划和建设方案等审批方面原则上一会办结,减少报批审核等环节,并实行帮代办和全程交办督办,提供事前介入、事中帮办、事后跟踪的全程保姆式服务。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一企一策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提供一对一优质高效服务。对招商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和采购。(由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 本政策自2023年4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原《中共合作市委合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作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配套工作细则的通知》(〔2020〕37号)同步废止,本政策由市投资与合作交流局负责解释。
-
厦门:企业增资扩产,最高补助6000万
[地址:厦门]面议近日,厦门市印发《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打造财政政策+金融工具升级版,协同发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扩大有效投资,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若干意见》,厦门市将聚焦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有市场有潜力的优质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施增资扩产项目500个,三年累计总投资超2000亿元,持续形成项目带动强势;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上下游企业增资扩产、配套布局,加快补齐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壮大产业链整体实力,提升发展新动能;运用财政+金融理念,引导带动全社会投资,力争撬动超过800亿元的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产业发展,形成支持企业增资扩产的可持续机制。 鼓励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具体做法包括:加大工业固投补助力度、完善技术创新基金、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规模、设立供应链协作基金、设立先进制造业基金、设立产业链招商基金。其中,2023-2024年厦门市工业企业实施的增资扩产(含技术改造)项目,年度总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度设备投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按年度工业固投(不含土地和非生产性设施建设投入)给予最高10%的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00万元;列入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名单的企业实施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补助6000万元。 另外,厦门市将技术创新基金规模由150亿元扩大至300亿元,向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提供低成本融资。将增信基金规模从160亿元扩大至300亿元,向本市中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的信用贷款担保,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扩大生产。设立50亿元的供应链协作基金,分设工业企业供应链子基金和商贸企业供应链子基金各25亿元,采取白名单管理方式,对列入白名单的链主及其协同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作扩产。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增资扩产。设立规模50亿元的产业链招商基金,通过以投带招模式,引进培育高成长性项目,扩大产业有效投资。
-
最高奖励1000万! 蚌埠最新出台
[地址:蚌埠市]面议为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积极性,大力发扬抢干拼精神,招引落地更多产业项目,奋力推进蚌埠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引荐人是指引荐市外投资者到我市投资,并实质促成项目落地的单位或个人,包括企业高管、招商中介机构、商(协)会机构、基金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律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我市财政拨款的单位及人员不列入引荐人奖励对象。 原则上一个项目只认定1名引荐人,若出现2人及以上引荐人的,视为1个引荐团队,奖励资金由其自行商定分配。 二、奖励条件 引荐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我市主导产业的制造业项目; 2.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计划总投资); 3.在我市新设法人项目,不含增资、技改项目。 三、奖励标准 (一)项目开工奖励: 签订正式招商引资项目协议,并按协议约定正式开工且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的,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 (二)项目落地奖励: 1.固定资产投资奖励: 引荐项目按照协议约定开工,自开工之日起,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一年内累计达到5000万元(经审计认定且不含政府奖补及参股资金,下同)、两年内累计达到2亿元、三年内累计达到5亿元以上的,按照时限内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的标准给予奖励(1000万元封顶)。对于引荐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可按2倍计算。 2.地方经济贡献奖励: 引荐项目按照协议约定投产,自投产之日起,项目公司地方经济贡献一年内累计达到200万元、两年内累计达到500万元、三年内累计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时限内累计地方经济贡献5%的标准给予奖励(奖金不超过项目公司享受招商政策后的实际地方经济贡献,1000万元封顶)。 项目落地奖励的两种方式,引荐人可择优申请,但不重复享受。
-
福州出台43条措施,最高奖1000万元!
[地址:福州]面议全面落实财税支持政策 1.全面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2.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继续落实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确保应退尽退、及时退付。 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3.引导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平稳接续过渡。 推动进一步扩大无还本续贷产品覆盖面 ,缓释市场主体疫情恢复期偿债压力。 继续加大随借随还类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力度,支持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 4.用好用足福建省中小微企业争优争先争效专项资金贷款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开拓市场、提质增效等。进一步深化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三农主体1000万元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 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合理降低担保费率。 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主管部门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理提高担保放大倍数,减少重复尽职调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 5.新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募集资金由托管商业银行转贷给中小微企业的, 按当年实际完成的转贷规模一次性给予发行人0.5%贴息。 6.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特别是收尾项目)金融扶持力度 ,缓解企业资金短缺。区分房地产集团公司风险和项目公司风险, 加大对正常建设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贷款、按揭贷款等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确保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 进一步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探索开展市场化批量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住房供给。 7.进一步推广金服云平台,扩大乡村振兴贷、信贷直通车服务等农业农村金融产品,以及商贸贷外贸贷台企快服贷等商务领域金融产品普惠覆盖面。 8.继续做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资金支持比例提高的政策, 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资金支持。 充分用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推动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9.对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因新冠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 ,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10.推动优化贷款利率,促进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强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11.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抢抓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 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榕腾计划,引导拟上市企业精准选择上市板块,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融资,再融资。 支持我市上市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多种方式再融资,通过开展并购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链发展。鼓励我市产业引导基金、私募基金对接投向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投早投小、投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按照我市扶持上市政策,分不同上市进程阶段、再融资环节, 给予企业资金补助、奖励 ;对私募基金投向我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按规定给予奖励。 支持企业增产增效 12.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各县(市)区工信部门用好用足各级办展参展补贴政策,结合各自产业特点举办线上线下产品推介、展览展销、互采互购等活动。 对符合条件的手拉手供需对接活动给予每场5万元补助。 鼓励企业走出去抱团参展开拓省外市场,全年组织30场以上抱团参展活动。对企业参展意愿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展会 可以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牵头组织单位和参展企业 分别给予不高于展位费总额20%的组织管理费补助和不高于展位费80%的参展补助。 13.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在现有扶持政策基础上,对市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今年较去年扩大生产部分,按照9座(含)以下新能源载客车、3.5吨(含)以下新能源货车及其他新能源专用车, 给予不超过1000元/辆生产奖励 ;9座以上新能源载客车、3.5吨以上新能源货车及新能源其他专用车, 按不超过2000元/辆给予生产奖励,单家企业奖励资金不超过1000万元。 所需资金从省级切块资金中拨付。 14.实施招商落地深化攻坚行动。紧扣四大经济和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链缺失、薄弱等环节,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中国企业500强、主板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等, 精准引入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聘请一批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单位、招商顾问,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突破引入一批未来产业核心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 15.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按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6个月及以上的, 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加大对网络招聘活动支持力度。 16.鼓励用电企业通过电e金服平台使用电e票电e证(信用证)电e贷等电费金融产品,实现便捷、经济融资,缓解企业用电缴费压力。 17.持续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对全年上缴工会经费低于1万元(不含)的小额缴费工会组织上缴上级工会经费 实行全额返还 ,政策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 18.综合运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2023年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可以结合项目实际, 给予中小企业不低于采购合同金额50%的预付款 ,预付款比例和支付时间应当在采购文件和采购合同中予以明确。加强各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和需求管理,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 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将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 延续到2023年12月31日。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政策。采购人要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灵活采取项目整体预留、合理预留采购包、要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要求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等形式,确保中小企业合同份额。 19.深入实施榕升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入驻省工业企业供需平台小升规培育库,对纳入小升规培育库的2023年新投产纳统的规上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工业企业、第一季度新投产纳统的规上工业企业,在省级财政奖励基础上, 市级财政按照榕升计划奖补政策再给予奖励。 对新增纳入2023年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且工业战新产品产值2000万元及以上或工业战新产品产值占企业工业总产值50%及以上的企业,在省级给予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 市财政再给予50%的配套奖励。 本条政策不重叠享受。 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 20.积极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对困难行业支持。围绕2023年度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方向,利用福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福州商贸型物流枢纽建设机遇, 储备生成一批现代物流、冷链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重大项目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提振市场信心、加快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发展。 21.加速服务业新业态发展。全面实施促消费活动,激活消费市场活力,不断推进二手车、中智关爱、腾讯视频号、综合体等重大招商项目攻坚,推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的建立,拉动商贸企业零售额稳步增长,推动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22.支持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从我市物流企业用于服务制造业企业,或制造业企业为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而实施的物流设施设备改造项目(含网络平台、技术、软件等)中, 择优纳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范围,争取获得享受省技改项目相关政策。 23.壮大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规模。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开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行动,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利用资源渠道优势拓展供应链业务。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平台加强合作,提升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国际物流布局,加强供应链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水平。 24.2023年4月1日(含当日)以后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 可申请暂缓交纳保证金。 享受暂退或暂缓交纳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补足保证金期限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 25.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榕。对于本市旅行社通过组织外地游客(福州辖区以外)在福州市参观1家A级收费旅游景区、参加符合条件的红色旅游线路或乘坐游船参加闽江游活动,并在福州住宿1晚及以上的,对旅行社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入住星级饭店、温泉景区(含A级旅游景区配套住宿), 住宿第一晚按40元/人奖励,住宿第二晚按60元/人奖励,住宿第三晚按80元/人奖励;入住上述以外的非星级饭店,按上述标准50%给予奖励。单个旅行社累计奖励不超过50万元。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委托旅行社适度组织实施,在规定标准和限额内凭旅行社发票报销。 推动消费复苏回暖 26.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餐饮、零售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运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数据,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27.稳定和扩大大宗商品消费。结合五一十一等汽车消费旺季,开展购车补贴活动, 支持各县(市)区、高新区组织开展购车补贴、汽车下乡、汽车展销等活动 ;推动绿色智能家电活动,支持各地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活动, 对各地政府投入财政资金开展的各类促消费活动予以资金支持。 28.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免征车辆购置税。 29.提升航空运力和机场集货能力。根据市级现行政策 对新引进基地航空公司、新开通国内客货运航线航班给予资金支持 ,促进福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增长,推动福州民航高质量发展。 30.支持合理住房消费。结合新建商品住房库存实际,研究调整限购区域、购房套数等住房消费领域限制性政策,落实最低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优化落实公积金政策,支持多孩家庭和新市民购房需求。 鼓励各地举办房产推介会,营造促进住房消费的市场氛围。全面推行带押过户,实现二手房交易登记无需提前还贷,支持卖旧买新改善性住房需求。 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实施房票安置,对于使用房票在规定期限内购房,房地产企业和属地政府给予团购优惠和购房补助。 31.促进福品消费,持续开展惠聚榕城促消费活动,支持各县(市)区、高新区组织发动重点行业、企业、平台、商圈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支持举办福品博览会、5.18等本土重点展会;培育打造茉莉花茶、温泉、鱼丸、金鱼等福州特色消费品IP;支持本土福品生产、销售企业赴境内外参展,提升品牌影响力 ,进一步推动福品供全球,全球享福品。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32.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加快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向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资金 ,积极推动一批补短板、调结构项目争取省高质量发展融资专项,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33.鼓励金融机构对列入年度计划的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落实技术改造融资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支持等政策。 已获得国家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专项等支持项目,可同时享受省级技改政策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市技改项目融资贷款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已享受省级技改融资贷款贴息支持项目,可同时享受市技改项目融资贷款贴息额度。 34.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信息化、智能化、低能耗、环保型生产线和预制菜加工生产线,鼓励企业增资扩产。 35.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城镇化格局等重大趋势性、结构性变化,建立人房地钱四位一体新机制,因城因地精准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整供地节奏,细分片区均衡供地,优化土地出让条件,完善周边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靠前服务,推动房地产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开展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商品房预售条件、预售资金差异化监管,推广保函替代预售监管资金。 36.加强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优化配置用地计划指标,指导县(市)区将符合要求的项目尽可能列入省级以上重大项目清单,争取使用国家直接配置的计划指标;在尚未产生计划指标前,按省里预支计划指标统筹使用,预支指标不足的,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异地调剂周转,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市级预留部分用林指标用于保障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用林需求,缩短审批时限,为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创造条件。 37.提速项目环评审批。实行一个窗口改革,提升行政审批窗口管理和服务水平。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技术评估提前介入、技术评估和环评审批并联开展等支持措施,压缩审批时间。加快项目环评审查等前期工作,能快尽快、能早尽早,推动尽快开工形成实物工程量。 38.对国家能耗单列的重大项目、原料用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不纳入地方能耗强度和总量考核。 着力稳外贸稳外资 39.支持企业通过组团包机、参加境外知名展会等形式走出去,帮助企业出海拓市场、进一步密切经贸往来。 对企业参加境外展的展位费用给予扶持。 40.加大重点企业帮扶。开展外贸龙头企业调研帮扶全覆盖,及时监测、主动服务,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接单情况,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分类施策,稳定外贸基本盘。 41.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支持外贸企业加强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发展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拓展贸易渠道。同时深化科贸对接,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企业等优势企业拓展外贸。 42. 积极支持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外债,有效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支持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自贸区福州片区及其联动创新发展区QFLP试点参与我市新兴产业孵化,支持资本金境内再投资扩大产业布局,发挥资本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红利,助力承接高端产业及引进核心技术。 43.对新设(含增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资符合相关条件的, 市级财政按比例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
荆州市出台纺织服装产业政策15条
[地址:荆州市]面议厂房租赁补贴可达1至3年、技改项目最高补贴400万元日前,荆州市出台《荆州市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促进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 从15个方面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助力。 抓好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政策》从厂房租赁补贴、土地供应支持、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等15个方面为纺织服装产业给予全方位支持,让企业感受满满的诚意。在资金补贴方面,我市对新开办租赁标准化厂房入驻的纺织服装企业可给予1至3年的补贴,新建企业可享受4%或8%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企业设备搬迁补贴最高达100万元,首次进规企业可奖励30万元,首次进限的纺织服装商贸企业可奖励10万元,对获得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荆江质量奖的企业可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等各项补贴政策。 为更加精准服务纺织服装产业,日前,我市成立了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专班将对发展潜力大、经济贡献突出的企业实行一对一帮办服务,在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上实行一企一策。
-
合肥争创中国软件名城 出台新政策最高奖补500万
[地址:合肥市]面议近日,合肥发布《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推进软件名城创建若干政策》,新增5条奖补条款,符合条件最高可获500万奖补,以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软件企业和产品。 在原有基础上新增5条奖补政策 据了解,新政策在起草过程中,既学习了广州、杭州、成都、长沙等多个已获评或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城市经验,也征求了县(市)区、开发区、市直部门和重点企业意见。 鼓励投资设立软件企业、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并突出在肥缴纳社保人数,以提高我市软件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据市经信局相关处室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政策引用了现有市级其他政策的部分条款,同时还设立5个新增条款。 新增奖补重点从招引设立软件企业、增加本地社保员工、提升开发服务资质和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四个方向针对性引导突破,旨在通过支持软件企业发展,加快软件产业发展。比如,鼓励在肥投资设立软件企业、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鼓励企业提升开发服务资质等。其中,对全球500强、中国500强、中国软件百强、国内外上市公司、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在肥设立独立法人软件企业,按规最高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专设条款鼓励建设市级软件园 建设软件园有利于产业聚集,是加快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加速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创建的重要举措。 为此政策设置了专门条款,从鼓励建设市级软件园、做好软件园运营管理、支持软件企业入园发展三个方面支持软件园建设,以加快城市软件产业集聚发展。 政策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新建软件园,对经市级认定的软件园运营单位一次性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招商运营费用补贴。对由全国知名软件园运营单位进行运营的软件园,招商运营费用补贴上浮20%。之后连续年度新增软件企业和软件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分档给予软件园运营管理团队最高150万元奖励。为提升软件产业集聚度,加大园区项目招引力度,鼓励各软件园建设运营单位对新入驻园区的软件企业,实行房租减免。 同时,合肥还鼓励在肥重点软件企业发起成立合肥市软件行业协会,市场化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在产业发展、政策咨询、双招双引、服务企业等方面桥梁纽带作用。
-
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成都出台政策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成都市]面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哪些政策奖励?引育产业链重点企业会迎来哪些利好?如何支持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能享受到多大的优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都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奖励。 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政策从支持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产业空间保障、加强资源要素支撑等7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 建圈强链最高获1000万元支持 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 在支持产业建圈强链方面,政策注重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引育产业链重点企业、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政策指出,支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建设,对纳入创建的给予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最高1000万元奖补。 引育产业链重点企业会有哪些奖励?政策显示,对产业链支撑性龙头项目、关键性配套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的5%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支持。如何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和企业联盟开放供应链体系,对获得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定且正式推行的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如何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政策提出,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政策显示,根据企业年度实际研发经费投入,市重点监测企业按每增加3000万元给予100万元补助,年度最高补助1000万元。支持企业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创新产品研制项目,给予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此外,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对重大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按研发投入和贡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支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鼓励工业上楼,培育高精尖特企业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更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政策明确,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绿色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成一大发力点。政策显示,支持大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获评国家级双跨平台的给予500万元奖励。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开展数字化重大应用示范,按项目投资额的15%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按上云星级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助。 在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方面,对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的企业,政策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入选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如何加快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政策明确,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采取赛马制确定6个重点产业园区,市级财政连续3年累计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政策明确支持发展现代都市工业,鼓励工业上楼,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政策显示,支持制造业企业在蓉设立区域总部和生产制造、研发设计、运营结算等功能型总部,按产值及财力贡献,对新引进总部企业给予1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存量总部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提能升级奖励。 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政策提出,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政策显示,对新获批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
-
补助5000万元!广州南沙扶持预制菜产业园发展
[地址:广州市]面议为加快推进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4月11日,南沙区正式印发并实施《关于支持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区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的总额为限完成产业园的建设,制定扶持预制菜产业园发展的16条措施,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和示范基地。 根据《若干措施》,在支持预制菜产业园项目用地方面,对充分利用区内村留用地、村级工业园、旧厂房等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如购置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的,按不高于同地区平均租金水平的50%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不高于每月每平方米50元。补贴期限最长3年,每年补贴最高(含)100万元。 为支持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实施主体被认定为省级菜篮子基地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次性奖励20万元;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在支持预制菜产业科研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实施主体实施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项目的,单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进行公益科研项目和公共信息(包括电商)平台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可以实行全额资助。 同时,鼓励支持南沙预制菜企业到南沙对口合作帮扶地区投资建立预制菜加工基地,对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固定资产补助不超过150万元;原料采购来自南沙区对口合作帮扶地区的实施主体,年累计原料采购额达到30万元及以上的,每年奖励5万元,采购额每递增30万元,增加奖励5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连续补贴3年。 此外,在支持组建预制菜协会、预制菜产业金融服务保障、预制菜溯源应用和标准化建设、预制菜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若干措施》也明确了相应的补助标准。其中,鼓励实施主体加入和应用全球溯源中心,对通过全球溯源中心委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实施主体提供检验检测认证相关服务的,单个实施主体每年补贴金额最高20万元。
-
省市区三级奖补叠加,青岛影视基地迎“政策大礼包”
[地址:青岛市]面议近日,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青岛影视基地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自2013年开建以来,青岛影视基地形成以青岛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青岛全域的影视产业发展布局。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占地96平方公里,建有青岛东方影都、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国际VR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是山东省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的核心区。截至目前,青岛影视基地核心区已集聚影视企业近800家,累计接待剧组300余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230亿元。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下,山东出台《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对获得国家大奖、群众高度认可、国际传播效果好的优秀作品进行重奖特奖。青岛市政府印发了《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西海岸新区管委印发了《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与省级政策形成省市区三级叠加优势,门槛低、奖补高,对影视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扶持。 此次发布的《青岛影视基地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分为三部分: 支持青岛摄制项目,对来青岛影视基地摄制的项目,市、区两级叠加最高可补贴1000万元。 奖励青岛出品项目,对优秀的获奖作品给予最高1400万元奖励;对院线电影和电视剧根据播映成绩给予最高1700万元奖励;对网络电影、网络剧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支持做强做优影视产业链条,对影视及相关行业企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参照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等形成的年度地方经济贡献,每年给予不高于该企业当年度营业收入10%的运营补贴;对影视基础设施、高科技设备建设,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扶持后期制作产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壮大电影发行链条,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
最高补贴不超过200万!随州市大数据产业园优惠政策
[地址:随州市]面议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数字随州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随州大数据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政策适用于随州大数据产业园区内。 第三条 适用对象。在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且住所在随州大数据产业园范围内的企业法人。 第四条 支持领域。重点围绕公共服务大数据、工业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产业链(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关键环节引进和培育并进行引导和支持。 第二章 扶持政策 第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奖励。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世界行业100强、国内行业10强或国内行业业务收入100强企业(以权威机构认定为准)在产业园设立法人企业、直接投资大数据产业,且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达2000万元(不含土地)及以上的企业,项目正常运营(产生税收)一年后,经认定,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投资奖励,但所获奖励不超过其当年在产业园所缴纳税收;对新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在产业园投资设立法人企业,按其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额3%的标准给予固定资产投入补贴, 税收贡献奖励。 自新企业入驻产业园产生税收之日起连续三年,分别按照企业实际缴纳税收高新区留成部分(非建设类)的100%、80%、60%给予奖励。 其中的5%可由财政直接奖励给企业突出贡献人员。 第七条 租赁补贴。一是办公及生产用房租赁补贴。租用园区内办公或生产用房的,从签订租赁合同起连续三年分别给予100%、75%、50%租金补贴。支持限额面积为:办公用房面积500平方米,生产用房1000平方米。二是机柜租赁补贴。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单位)租赁园区机柜或服务器,前三年每年按租赁费用的12%给予补贴,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八条 创业补贴。毕业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在随州高新区首次创办企业的,带动两人及以上就业的,自在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 第九条 创新研发奖励。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鼓励牵头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对获批组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一次性300万元支持;以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为重点,加快省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对通过省级备案(认定)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备案(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对承担国家重要课题、重要研发任务的大数据企业,经随州市相关机构评估认定后,一事一议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条 员工培训补助。鼓励产业园区内企业与国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以短训班培养中层以上人才,培训费经认定后,视培训规模和成效给予1-3万元补助。企业员工培训,由高新区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用工需要,举办专门培训班免费培训。 第十一条 人才引进补助。鼓励国内外高端人才到产业园创新创业,对企业引进教授、副教授或博士,在产业园工作一年以上且每年在随州常驻不少于半年的(具体以企业考勤记载为准),分别给予每人每年4万元、3万元的生活补助,免费提供公租房一套或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的住房租赁补贴,解决子女就近入学,家属优先推荐就业。对在产业园就业的本科及以上大学生,由所在单位申请,由住建部门免费提供一年公租房或给予相应住房补贴。生活补助和住房补贴发放最长补贴期限为三年。 第十二条 电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可经区部门协调享受省发改、电力部门确定的直购电交易价,具体优惠在企业入园协议中予以明确。 第三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入园企业需在产业园正常经营满五年。违反本条款的,对企业已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予以追回。 第十四条 本政策与国家、省、市、区已出台政策重复或同一事项适用于多项优惠政策内容的,按从优不重复、晋级补差的原则予以支持。园区内众创空间及孵化器新入驻孵化企业比照上述企业相关政策执行。 第十五条 本政策所涉与税收挂钩的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按财政体制比例分担。各职能部门(组织、发改、财政、科技、人社、税务等)按照各自职能进行审核、确认,财政部门负责兑现。与之前所规定的其他奖补支持政策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不再重复奖励。 第十六条 本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随州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
济南发文!对这类企业,将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地址:济南市]面议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近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市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印发《济南市工业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奖励政策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简称《细则》)。记者获悉,对于首次通过DCMM受管理级(2级)、稳健级(3级)和量化管理级(4级)评估认证的工业企业,济南市一次性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 据悉,《细则》所称的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DCMM)是我国首个数据管理领域国家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评价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充分发挥数据在促进企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价值。 根据《细则》,济南市将按照与时俱进、导向鲜明、有效激励的原则,实施分档奖励,引导企业按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6073-2018)标准体系,逐级提升数据管理能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对按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6073-2018)标准体系进行分级评定,首次通过DCMM受管理级(2级)、稳健级(3级)和量化管理级(4级)评估认证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分别给予最高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在政策有效期内,DCMM贯标评定等级升级的企业享受分档级差奖励。项目采取资金奖励的方式进行扶持,所需资金采取市、区(县)1:1共同承担的形式给予支持。 申报须满足以下要求:申报主体是在济南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申报主体是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项目实施地在本市范围内;申报主体已按照相关要求向各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DCMM贯标备案;申报奖励资金的工业企业提供被纳入工业统计的证明文件(官网截图);申报奖励资金的项目和申报主体还应当符合当年申报通知规定的安全生产、绿色门槛等条件和要求。 申报程序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申报通知,企业按照申报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年度申报通知要求,对企业申报资格和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申报项目和企业,出具审核意见,会同本级财政主管部门联合行文,连同企业申报材料上报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根据区县推荐情况,研究确定拟给予奖励的企业名单及奖励金额,并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奖励资金意见。 市财政局根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的奖励资金意见安排资金,及时按有关规定下达市级承担的奖励资金。区县财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下达的奖励资金计划连同区县承担资金及时全额拨付至企业。 申报企业对其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对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以及项目实施进度、实施效果承担直接主体责任。获得DCMM贯标奖励资金的企业应自觉接受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等行为,停止其奖励资金申报资格,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责任。
-
上海发布新一轮投资促进政策 最高奖励1亿
[地址:上海市]面议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4月6日在沪举行。据悉,上海推出新一轮投资促进政策,旨在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套餐,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据了解, 上海新一轮投资促进政策共分为三部分、24条措施。围绕招商奖励、模式和空间,推出招商引资政策新工具;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四个新赛道,提出具体招商政策,强化重点产业招商新能力;围绕强化市级招商统筹,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构建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 根据新政,上海推行落地即奖励新计划,对重大招商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对引进总部项目购租房最高给予1000万元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投资促进政策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和四个新赛道,通过吸引集聚优质项目,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对于引进的优质项目,最高可给予1亿元的支持。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将聚焦关键环节招商;生物医药领域将吸引优质企业在沪设立各类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人工智能领域将加快招引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项目,加快优质项目落地。 在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元宇宙等四个新赛道上,上海将引进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项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瞄准能源清洁化、原料低碳化等六化方向,加快引进和培育绿色低碳企业;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加快招引高能级数字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引进三维图形、图像引擎、数字建模等一批项目。
-
漳州发布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最高补助100万元!
[地址:漳州市]面议近日,漳州市出台了《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企业活力,巩固拓展经济向好势头,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落实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1.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等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2.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继续落实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应主动承担起退税主体责任,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确保应退尽退、及时退付。 3.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4.落实续贷政策。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接续转换,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银行机构开发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缓释市场主体偿债压力。 5.落实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政策。引导信用评级AA级及以上县(区)属国有企业积极申报企业债,推动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按规定一次性给予发行人当年实际完成转贷规模的0.5%贴息。 6.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实施企业上市龙江计划行动,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组织开展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分层次梯度培育,实施差异化精准服务;把握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持续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孵化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交易所上市融资、再融资。持续开展企业融资常态化路演活动,深化优质企业与资本的对接,支持企业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7.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安排1亿元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资金,用于引导合作银行机构加大对普惠领域的信贷支持,为符合规定的贷款本金损失提供风险补偿。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三农主体1000万元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融资担保费率保持在1.3%以下,鼓励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业机构不断丰富银担合作产品类型,积极开展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合作,简化担保流程,提高担保效率,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提量扩面。 8.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加快实现线上全流程办理外汇登记、账户开户入账、支付便利化等外商投资(FDI)业务,争取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和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在漳先行先试,有效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融资成本,优先将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内企业纳入试点名单。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漳投资,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给予投资奖励。 9.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优惠政策,支持民营和小微市场主体恢复发展。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充分运用好漳州市普惠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推广首贷、信用贷、全流程线上贷款产品,不断提升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可获得性。 10.落实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福建金服云平台和漳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高效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围绕零售商贸、住宿餐饮、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企业,精准提供信贷支持;扩大乡村振兴贷商贸贷外贸贷台企快服贷等金融产品普惠覆盖面。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释放利率市场化改革效能,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维护辖区利率定价秩序。 二、鼓励企业增产增效 11.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对2023年二季度参加市外展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标准展位费全额补助、特装展位费50%补助,给予参展人员往返国内经济舱机票、动车票费用50%补助(每家不超过2人);单家企业单个展会补助最高不超过8万元。落实省级促销政策,对2023年上半年各级工信部门牵头举办(含承办)的各类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促销活动,支持当地财政给予资金补助,经报备的活动每场最高补助100万元,从切块下达的省级工业技改专项资金中列支。 12.支持企业入规升级。对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一次性给予每家企业奖励15万元。落实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对新增纳入2023年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且工业战新产品产值2000万元及以上或工业战新产品产值占企业工业总产值50%及以上的企业,每家给予5万元奖励。本条政策不重叠享受。 13.鼓励企业吸纳就业。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符合条件的,按吸纳人数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加大对网络招聘活动支持力度,按规定给予每场1万元的直播带岗活动补助。 14.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综合运用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减轻资金压力等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2023年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可以结合项目实际,给予中小企业不低于采购合同金额50%的预付款,预付款比例和支付时间应当在采购文件和采购合同中予以明确。加强各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和需求管理,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将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续到2023年12月31日。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政策。采购人要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灵活采取项目整体预留、合理预留采购包、要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要求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等形式,确保中小企业合同份额。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15%20%的价格扣除优惠,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给予5%6%的价格扣除优惠。 15.实施通行费优惠政策。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大中型货车、集装箱车辆等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 16.优化电力服务保障。继续执行电压等级不满1千伏的工商业用户,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不承担辅助服务、成本补偿等市场分摊费用的政策。 17.持续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对全年上缴工会经费低于1万元(不含)的小额缴费工会组织上缴上级工会经费实行全额返还,政策执行至2024年12月31日。 三、加快服务业恢复发展 18.支持长者食堂建设。以中心城区为试点,探索长者食堂(含结合城市餐厅建设的项目)试点运营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开设长者食堂。对验收合格的新建长者食堂,按照项目总投资(含装修、设备购置等费用,其中装修补助标准不超过500元/m2)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不含上级补助;运营满一年的发放补助金额的50%,运营满两年的发放剩余的50%,分两次发放到位)。 19.加大服务业引导资金对困难行业支持力度。运用好省级服务业专项切块资金,重点支持文旅康养、粮食储备、原产地冷库、物流中心、末端冷链配送网点和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等项目申请上级资金,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20.吸引外市游客入漳。在省级奖补的基础上,对旅行社年度内组织市外游客在本市域内住宿1晚及以上,并游览漳州市旅游景区(点),游客数量累计达5000人次以上的,给予宣传促销奖补,具体标准如下:1万人次以下给予每人次10元;1万至2万人次给予每人次20元;2万人次以上给予每人次25元。在本市域内住宿3个晚上以上,游客数量累计达5000人次以上的,再给予每人次每晚奖补3元。支持漳州全域旅游卡(惠工卡)赋能升级,扩大消费范围。鼓励全市各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会为会员购买惠工卡,开卡消费,畅游漳州景区、景点。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委托旅行社组织实施,在规定标准和限额内凭旅行社发票报销。 21.落实暂退或暂缓交纳保证金政策。2023年4月1日(含当日)以后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可申请暂缓交纳保证金。享受暂退或暂缓交纳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补足保证金期限延长至2024年3月31日。 四、加快交通物流业发展 22.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业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给予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交通运输规模企业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23.支持交通物流企业壮大规模。支持交通物流企业入规升级,对购置新的运输车辆(即国六标准重型车、牵引车)、冷藏运输工具〔即冷藏运输车辆及车载全程温湿度监控设备、车载蓄冷保温(隔热)箱、冷藏集装箱〕的运输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24.支持物流园区(中心)建设。落实《漳州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对我市新建物流园区(中心)给予资金支持;正式运营后,连续两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推动物流园区(中心)实现集聚效益功能,对入驻物流园区(中心)的交通运输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奖励。 25.支持农村客运车辆运营。对全市农村客运运营车辆,按照核定载客座位数给予市级财政补贴,起讫地有一端在建制村(或自然村)的,每月每座补贴50元;起讫地两端均不在建制村(或自然村)的,每月每座补贴35元,补贴月份以实际运营的月份为准。 26.支持货运企业新能源货车运营。货运企业自建充电桩的,企业充电桩自用部分,依据接入国网e充电平台自用车辆充电信息记录的充电量给予运营补助,补助标准为0.3元每千瓦时,每年可申请一次。此条款由市和县(区)、开发区(投资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 27.支持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鼓励我市物流企业用于服务制造业企业,或制造业企业为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而实施的物流设施设备改造项目(含网络平台、技术、软件等),积极推荐我市符合条件的物流设施设备改造项目纳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范围,享受省技改项目相关政策。 第2226条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五、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8.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土房联动,细分片区均衡供地,优化土地出让条件,建立全市经营性商品房用地出让情况、开工建设情况跟踪制度。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各地谋划生成、建设一批配套市政道路、雨污管网等项目,更好地服务土地出让及片区开发建设。研究房地产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实施商品房预售条件、预售资金差异化监管,推广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 29.支持合理住房消费。全面推行带押过户,实现二手房交易登记无需提前还贷,支持卖旧买新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新建商品住房库存实际,研究出台我市公积金管理等政策措施,落实购房补贴、最低购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支持多孩家庭和市民购房需求。鼓励各地举办房产推介会。探讨实施房票或安商一体化模式安置,对于在规定期限内购房安置的,鼓励房地产企业和属地政府给予团购优惠和购房补助。 30.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构建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机制,组织召开银企融资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短缺。运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积极配合推动风险楼盘化险,确保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阶段性下调首套住房房贷利率。 六、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31.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盘活存量资产等项目储备和资金争取工作力度,加快2023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支付进度,力争16个基金项目一季度完成支付。积极争取高质量发展融资专项、推动一批补短板、调结构的项目建设,发挥漳汕高铁漳州段、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探索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2.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对国家能耗单列的重大项目、原料用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不纳入地方能耗强度和总量考核。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列入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绿色园区的企业(单位),最高给予单家企业(单位)20万元奖励;对列入国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绿色园区的企业(单位),最高再给予每家企业(单位)30万元的奖励;对生产产品列入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的企业,每项产品给予奖励5万元;单家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所需资金从省级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中列支。 33.支持水产加工企业生产线建设。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信息化、智能化、低能耗、环保型生产线和预制菜加工生产线,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支持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符合条件的水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和水产工厂化养殖基地获得省级资金补助。 34.加大技改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落实技术改造融资无还本续贷、中长期贷款支持等政策。已获得国家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专项等支持项目,可同时享受省级技改政策扶持。 35.加强要素保障。精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将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或争取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使用国家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在尚未产生用地计划指标前,按省级下达指标中预支一定规模计划指标,指标确实不足的,由市级给予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根据分配的用林指标,科学合理使用定额,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予以优先保障,指标确实不足的,由市级给予统筹安排。 36.提速项目环评审批。深化一个窗口对外工作机制,主动靠前服务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持续推行模拟审批、民生工程领域打包审批等多举措提速项目环评审批,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七、着力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 37.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对参加2023年漳州市组织和推荐重点境外展会的企业,线下参展的(含委托代参展),给予国外展会每个展位3万元补助,港澳台展会每个展位2万元补助,单家企业全年最高补助20万元,企业所获补助总额不超过该企业实际支出金额;线上参展的,给予单家企业单次实际参展费50%、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补助。 38.加大外贸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用好外汇避险产品政策,对出口企业运用汇率避险产品的综合费用予以补助。落实稳外贸专项信贷政策,争取更多稳外贸专项信贷额度。引导机构加大对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业务支持力度,为园区产品出口提供保险保障。积极落实单一窗口+出口信保政策,提高中小微企业覆盖面。 39.支持外资企业加快到资。对新设(含增资)外资企业(不含房地产、金融领域)按当年度实际到资额,分档次给予奖励。企业到资奖励可叠加享受同类不同级奖励。 40.加大促消费力度。积极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鼓励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对组织商户30家以上(其中纳统商贸企业不少于10家),活动连续举办不少于3天,参与促销的纳统企业活动当月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每场活动按不超过实际支出给予最高补助20万元。对各地兑现奖励资金的,以奖代补,由市级财政按上述标准给予不超过50%奖励,单个单位年度奖励不超过100万元。鼓励外贸企业参加2022年、2023年福品博览会,对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给予展位费支持,单家企业每个展位费最高补助1万元、每场展会最高补助3万元。 41.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积极落实汽车促销政策,对新购买的5万元20万元燃油车补贴3000元/辆;20万元以上燃油车补贴5000元/辆;7万元以上新能源车补贴4000元/辆。以旧换新补贴6000元/辆。举办汽车巡展、二手车线上线下融合车展,带动汽车消费。 42.鼓励企业线上销售。鼓励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流量补助。 本文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除已明确执行期的政策措施外,其余政策措施的执行期截止2023年12月31日。
-
青海省印发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地址:青海省]面议据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加快推进青海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营造大数据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大数据产业成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经省政府同意,青海省印发《青海省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构建绿电供应体系。依托青海省清洁能源资源优势,结合大数据产业规划布局,强化清洁能源规划布局,构建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大中型水电、抽蓄电站等为支撑,以坚强智能电网为载体的大数据绿电供应体系,支撑多能互补源网数储一体化发展。增加各市州330千伏变电站布点,提升清洁能源并网、输送及大数据中心消纳能力。大数据中心纳入重点供电保障范围,不分摊火电,按一定比例建设用户侧储能,保障绿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项目按期建成并网,为大数据园区提供稳定电源保障。(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2.建立绿电收益共享机制。以大数据中心企业购买绿证的需求市场为依托,探索建立绿电供应保障平台公司,通过市场化、竞争性配置等方式,开展配套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提供全绿电保障与绿电认证溯源服务,试点建立覆盖能源链、产品链、绿电溯源认证服务链的零碳大数据中心全产业链收益共享机制并逐步推广。(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能源局、各市州政府) 3.开展绿电交易和溯源认证。推动畅通绿色电力采购渠道、建立绿色电力碳排放抵消机制,鼓励企业积极购买绿色电力。鼓励通过自建拉专线或双边交易、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提高绿色电能使用水平,逐步提升绿色电力在整体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在我国绿电交易与认证、绿证交易与认证政策机制下,支持大数据中心企业自行对租赁机柜提供基于产品的零碳认证服务。依托大数据中心产业,按照《青海省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青能新能〔2022〕177号),配套建设新能源,配套新能源优先开展与大数据中心的绿电、绿证交易,保障大数据中心全绿电认证需求。依托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提供可信的绿电溯源与绿电认证服务。(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二、用电保障政策 4.降低生产用电成本。结合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动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支持大数据企业参与源网荷储系统建设,降低源、网、荷、储各环节成本。通过储能设施充放电,利用现行峰谷电价政策提供部分大数据低价电量。持续推进电力直接交易,探索建立绿电市场交易,增加交易电量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使用尖峰电价收入兜底大数据用电价格,有效控制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实行双(多)回路电力保障,对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免收高可靠性供电费用。(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5.促进规划衔接联动发展。新建数据中心集群的园区规划、数据中心规划、地下管网规划以及电力供应、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等规划应联合设计、协同布局、联动建设。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支持鼓励省电网公司以参股等方式实质性参与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统筹电网和数网两张网整体布局,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促进双网联动发展。(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6.多措并举提升电力保障水平。制定青海省数据中心集群电力保障专项方案,在电源电网建设、用电安全保障、电价结算等方面提供便利。加强数据中心集群局部电网结构建设,鼓励开展保障电源、自备应急电源以及园区配套供电基础设施综合配置,结合清洁取暖和清洁能源消纳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推动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电站、灵活运行电热负荷一体化运营。(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能源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三、招商引资政策 7.加强招商引资奖补。按照《青海省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工作方案(20222025年)》(青政〔2022〕54号),用好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引导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投向重点产业和企业,带动金融和民间资本参与。省级对当年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包括退库再次入库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给予不高于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给予不高于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给予不高于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各市州及园区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符合地区、园区产业规划和定位的大数据领域项目。支持园区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园区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项目、节能技改项目以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 8.加强东西部协作。依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积极对接各援青省市、有关部委和央企,强化援受双方在技术创新、市场资源等数据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大数据产业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各支援方将数据标注头部企业、知名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领域龙头企业和数据资源引入青海零碳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各市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数据中心建设、承接数据资源、引培企业等大数据产业领域飞地经济合作,建设过程和投产后产生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市县分成部分,以及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指标,飞出地和飞入地按5:5比例分享,或综合考虑权责关系、出资比例以及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等资源环境因素,由合作方自行协商确定。(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乡村振兴局、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省生态环境厅,各市州政府) 四、用地保障政策 9.统筹用地要素保障。大数据项目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障土地供应并优先使用存量土地。各市州落实好增存挂钩机制,引导项目尽量使用园区内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坚持计划跟着项目走,按照计划指标属地化增量管理要求,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级统筹保障。对确实无法避让占用耕地的,按程序报省有关部门审批,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各市州政府) 五、科技创新政策 10.加强对大数据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按照《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办字〔2020〕76号)《青海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青科发高新〔2021〕4号),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创新券等奖补政策。鼓励大数据企业申报认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大数据技术集成应用和推广。(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 11.支持大数据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和发展。按照《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办字〔2020〕76号)《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青科发政〔2021〕72号),对新认定的省部共建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期内给予每年200万元的建设与运营经费支持,支持期限不超过5年;对评估为优秀、良好的重点实验室在评估后三年内分别给予每年不超过150万元、50万元支持;对评估为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按照相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支持。(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各市州政府) 12.支持大数据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按照《青海省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财行字〔2022〕1407号),对获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单项补助50万元;对承担青海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3+3+4+10现代产业体系专利导航项目的单位给予单项补助30万元;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按照每件20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对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申请的发明专利,在美国、英国、日本或者欧洲专利局获得授权的按照每件2万元给予补助;专利权质押贷款补贴和中小微企业转化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专利技术的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不超过每笔5万元、每笔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市州政府) 13.提升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机构支撑能力。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等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各类大数据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 六、投融资及税收政策 14.落实奖补激励。统筹使用好现有各类专项资金,用于大数据中心技术改造、评估考核、奖励激励,以及大数据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应用示范、重点项目建设等。2023-2025年,对一次性新建3000个机架以上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竣工验收达标后分步给予以奖代补。(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政府) 15.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21〕958号),鼓励省内数据中心企业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将大数据中心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的支持范围。统筹使用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发挥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引导和带动作用,采取后补助、奖励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大数据企业的重大项目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给予支持。对符合《青海省重大项目融资贷款直通车管理暂行办法》(青发改项目〔2021〕712号)相关要求的数据中心项目,按一年期LPR予不超过贷款利息30%的贴息补助。(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 16.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按照《关于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68号》《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20年第23号),对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大数据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好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税税收优惠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符合《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条件的大数据企业,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在青海省注册成立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青海省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注册成立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企业,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报经省政府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省内事权,责任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省财政厅、各市州政府) 七、人才引育政策 17.强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亟需人才申报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和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与软件行业领军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按国家和青海省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支持并享受相关待遇。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或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合作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相关领域的人才岗位技能培训。各地对企业招引高端人才可给予支持,支持资金主要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各市州政府) 18.实施引才工程。西宁市实施创新创业扶持和引才聚才555计划,对直接引进(工作调入)的一至四类(杰出、领军、拔尖、急需紧缺)人才,分别给予120万元、80万元、45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对柔性引进的一至三类(杰出、领军、拔尖)人才,分别给予40万元、25万元、15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海南州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措施,对申报成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奖补;对企业高管或企业高级人才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不低于40%予以奖励。(省内事权,责任单位:西宁市、海南州政府) 八、营商环境政策 19.简化优化审批程序。鼓励各市州政府对引进的重点大数据企业,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落实相应优惠政策。在数据中心建设领域试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等制度,将企业开办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实行专人专班全程负责,为企业提供零距离、零跑腿的优质服务。(省内事权,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加强通信网络保障能力建设。鼓励数据中心采用多线接入网络,基础电信企业不得对第三方数据中心出台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垄断性政策或进行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歧视性定价。努力降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成本,对优化通信网络结构建设涉及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的,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省内事权,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林草局) 本《政策措施》对象为市场监管、税务、统计登记在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并实行独立核算及授权经营的大数据企业,主要为:大数据存储、采集、清洗、加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大数据安全、云平台建设运营、大数据相关知识教育和培训等企业;智能端产品制造、芯片和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大数据、互联网+服务行业、服务领域应用融合企业,主要包含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等企业;机架数达到1000架以上的大数据企业。以上《政策措施》与国家、省、市州已出台政策重复或同一事项适用于多项优惠政策内容的,按从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 本《政策措施》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4月30日。
-
单项发展资金增至500万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针对八大方向全力支持中小企
[地址:北京市]面议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2023年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今年将重点支持八大方向,其中部分方向的最高支持金额达500万元。 每年,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都通过资金补助、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降成本、补短板、优服务,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端发展的长效机制。 《实施指南》明确了今年中小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和方向。根据《实施指南》,今年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要求,瞄准中小企业服务要素精准施策,坚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调结构强能力,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度中小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包括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三大类的8个方向,8个方向分别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绩效评价奖励、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质量提升示范项目补助、中小企业服务券补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奖励、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奖励、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补贴、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补助。 如何为中小企业打造更好的服务体系?今年,本市会对满足条件的区域产业创新环境提升延续性项目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质量提升项目,按照建设项目投资额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获评的2022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行一次性奖励,单个集群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此外,经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22年度服务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结果较好的,分级分档给予服务绩效资金奖励;对中小企业购买使用服务券产品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以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北京市普通中小微企业年补贴上限2万元,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补贴上限10万元,北京地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补贴上限20万元;对在创客北京2023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实施指南》明确了今年中小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和方向。根据《实施指南》,今年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要求,瞄准中小企业服务要素精准施策,坚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调结构强能力,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环境格外关键。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方面介绍,今年会对在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登记的、2023年签订贷款合同并放款的北京市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同时,对2023年北京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京开展单户贷款1000万元及以下的融资担保业务,及融资再担保机构在京开展单户贷款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给予费率补贴。
-
天津河西重磅推出20条政策措施!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址:天津市河西]面议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和区委、区政府1+10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全力提振发展信心,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市场活力,河西区制定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1.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对复评通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万元扶持;对首次认定通过、复评通过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扶持;对新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种子企业,给予3万元扶持。对迁入我区发展的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种子企业,签约落地并完成商事登记后,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3万元扶持。 2.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 对民营企业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瞪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和申报科技项目的,开展现场指导,提高通过率。经认定入库培育的企业,自入库当年起三年内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一次性给予区级奖励资金5万元。积极鼓励企业登记认定技术合同,其中认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同的可免征增值税、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经认定后,按照费用实际发生额的80%由委托方加计扣除。 3.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 对首次入选的瞪羚企业,租赁办公、生产经营用房的,给予当年房租50%的资金扶持;对首次通过认定的天津市领军培育企业、领军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50万元扶持;对成功获得100万元以上风险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按年度营业收入的1%给予扶持,扶持期限三年。 4.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对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扶持;对新认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扶持;对我区游戏开发企业原创开发的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产品进行运营的,按其运营首年度内实际收入10%的比例给予原创作品开发企业扶持,每家单位每年扶持总额不超过50万元。 5.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深化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服务功能,对企业提供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求,做好专利运用。发挥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资源优势,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项目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维权援助等服务。 6.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和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政策。支持民营企业选派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优胜奖获得者,分别给予每名选手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资助;对选手所在单位按同等标准给予奖励资助;对全国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优胜奖获得者,分别给予每名选手20万元、12万元、10万元、3万元奖励资助;对全国行业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5名(双人赛项前3名、三人赛项前2名)、二类职业技能大赛前3名(双人赛项前2名、三人赛项第1名)获得者,给予每名选手5万元奖励资助;对市级一类竞赛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获得者,分别给予每名选手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资助;市级二类竞赛第一名获得者,给予每名选手2万元奖励资助,奖励资助经费由市人社局部门专项经费列支。对企业引育留用高端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7.提供重点产业融资服务 针对我区航运、设计、数字、商贸等重点产业,研究制定符合产业特点的专业化融资服务方案,打造航运金融、数字金融、科创金融等特色金融机构,为重点产业提供系统化、定制化融资服务。 8.建立金融机构 三专服务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额度,设计专门服务流程,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倾斜力度。由驻区银行选派专人服务对接融资企业,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快速评估审核,完成授信。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将评审情况反馈给企业。 9.持续开展银政企对接 推进产融直通车系列活动,发挥我区金融机构服务联盟优势,服务我区五大五小产业,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 20 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10.支持企业资本市场融资 鼓励我区具有上市意愿、上市潜力的企业进入我区重点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库,进行精准服务,对入库企业支付的上市签约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上市费用,按照50%比例给予支持,最高100万元;对入库企业入库培育后发生的贷款担保费用和贷款利息,按照50%给予支持,每家企业最长2年,累计最高300万元;对上市申报材料经有权机构正式受理的入库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 三、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11.建立政务服务流动驿站 开展上门审批服务,实行服务送上门、审批手把手,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12.建立服务专员首问负责制 对民营企业开办咨询等,提供一跟到底服务,实现告知谁办,谁来为您跟踪办贴心服务。 13.落实一件事一次办 事项清单 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在资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最多只需跑一次。 14.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 发挥线上服务优势,逐步拓展实现项目现场云踏勘、专家评审云指导、审批事项云办理,审批结果云推送,开启云审批的远程办事新模式。推行证照联办,压缩企业营业执照设立登记时间至1个工作日,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后置经营许可事项采取前移服务。 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15.支持稳岗拓岗 对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且稳定就业满3个月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本市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落户5年内海河英才创业群体提供50万元贷款额度;当年新招用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8%),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小微企业提供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16.保障民营企业款项及时支付 建立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督促各有关单位严防新增拖欠,确保民营、中小企业相关账款按期支付,将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定期对区属一级预算单位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17.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允许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允许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五、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18.组建民营企业服务团 以有事先找我企呼我必应的工作思路,深入企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堵点,精准服务,做好现场答题和跟踪办理。开展惠企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宣讲培训,强化服务实效,提高民营企业发展续航能力。 19.设立汇商港湾 主题服务平台 聚焦打造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成长高地、服务驿站、作用平台,重点发挥为企业家服务、与企业家交流、促企业家成长三项功能,定期开展研修班、充电营、金融服务季等活动,发挥工作站指导员、企业服务专员服务推动作用,为民营企业精准解决问题,精细做好服务。 20.开展圆桌派系列活动 邀请深耕行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代表及有关政府部门,分别围绕企业发展、项目推介、创业故事、政策解读、存在问题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分享专业见解,探讨企业发展趋势,讲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故事。
-
广东出台12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
[地址:广东省]面议4月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召开《广东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据悉,《若干措施》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12条政策措施,力争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将达万亿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广东省工信厅深入研究新型储能产业国内外现状、技术创新趋势,全面摸查全省新型储能重点项目情况,梳理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清单,细化阶段性及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目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谋划制订《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同意,《若干措施》由广东省工信厅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处处长陈红政介绍,《指导意见》在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多场景创新应用示范、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6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2027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广东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已拥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 据悉,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近年来全省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储能变流器占全国四成市场份额,整体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许多细分领域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拥有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德方纳米、贝特瑞、易事特、南网科技、邦普科技等一批储能龙头企业。 曲晓杰介绍,《若干措施》充分衔接《指导意见》相关目标及任务,立足工信部门职责,侧重于从供给制造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包含强化锂离子电池储能优势,提高关键材料生产水平;积极培育新兴储能产业,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升储能电子元器件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储能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储能产业创新平台等12项内容。 曲晓杰表示,接下来将加强《若干措施》的宣贯和实施,结合部门职责,切实抓好新型储能产品发展。 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以重大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新型储能招商目录,对准产业链短板弱项,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作用,精准龙头企业,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立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储能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推动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尽早投产达产。 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方面,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财政资金对锂离子储能电池材料、单体、系统、工艺、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力度,加强安全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补齐功率器件及模块、高端传感器等产业链短板,同步开展钠离子电池、氢储能、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方向产业布局。 在深化交流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方面,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工信部等国家部委支持,举办中国能源电子产品展览会,展示储能先进成果,促进应用及消费,深化国内外贸易合作,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
保定针对电商发展优惠政策十条
[地址:保定高新区]面议保定市制定出台《保定市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以十项利好政策,倾力打造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的高地、运营成本的洼地,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产业。 1、支持知名电商企业来保落户。支持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在保定市设立分支机构,设立法人机构并在本地纳税的,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办法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政策施行期内转为入库纳统的,按照年度综合财政贡献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奖励。 2、支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电商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对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并上报统计数据,年营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1亿元、2亿元且近3年平均增速在10%以上(含)的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支持生产企业开展电商应用。支持品牌效应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生产企业开拓电商销售渠道。对产销分离注册商贸法人企业,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并上报统计数据,年度在线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生产企业,给予电商渠道建设投入部分10%的资金支持,最高支持不超过20万元。 4、支持打造电商示范基地(园区)。支持利用闲置厂房、商业楼宇建设改造电商产业园、直播电商基地等,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给予基地(园区)运营单位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新认定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直播电商基地,给予基地(园区)运营单位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支持直播电商发展。支持相关服务配套企业打造直播电商基地,对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电商直播间20间以上,年度在线交易规模1亿元以上的直播基地,按照直播电商基地实际投资额的10%予以支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新落户的直播电商企业,纳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并上报统计数据,当年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6、支持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支持使用政府专项债建设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全国性知名物流快递企业在保定市设立自动化分拨中心。支持云仓、县域分拨中心和镇级仓储中心建设。 7、支持各种电商活动。鼓励电商园区、企业、行业组织等参加国内外知名电商展会、电商峰会、资源对接会等活动。符合条件的纳入市级或县(市、区)招商活动计划,予以适当补助。 8、支持跨境电商发展。鼓励符合条件企业积极申报省级跨境电商示范主体,对新认定的省级跨境电商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平台、公共海外仓,市级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9、支持引进电商高端人才和团队。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电商高端人才评审认定后,分别纳入燕赵英才卡B卡一类、二类、三类享受相应优惠政策。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创业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给予补贴。 10、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电商产业园区运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建立伙伴银行关系,鼓励市级担保公司助力支持电商企业融资。发挥基金杠杆效应,支持在市级产业引导基金下成立电商子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优质电商项目。
-
《沧州市招商引资十条优惠政策》
[地址:沧州市]面议沧州市出台《沧州市招商引资十条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中外客商到沧州投资兴业,加快优质生产要素向沧州聚集,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鼓励总部企业、金融类企业落户。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获得奖励:央企总部、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国内民企前50强企业总部;符合沧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百强企业、主板上市公司总部,在沧州市注册、纳税、独立核算,并根据纳税贡献程度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00万元至1亿元,央企总部来沧州市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央企需要无偿提供办公场所;央企和世界500强在我市设立二级公司总部并在我市纳税,根据纳税贡献程度一次性奖励3000万元;设立三级公司总部并在我市纳税,根据纳税贡献程度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对新设立或新引进的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等法人机构自建或购买办公用房的,按房屋成本的1.5%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租赁办公用房的,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的30%给予补助,累计补助额不超过100万元。项目奖补资金由县(市、区)负担。 扩大引进境外投资。 新注册设立的外资企业(房地产业、金融项目除外,且企业5年内不减资、不迁出),年实际到位资金在3000万美元以上5000万美元以下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人民币;年实际到位资金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人民币。奖励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各负担50%。对外商在我市设立或参与设立的经国家认定的研发机构,由市财政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助。 提高项目用地保障。 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且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对省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强化重点投资项目。 对来投资市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项目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新建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投资强度在每亩3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的,可按照企业竣工决算实际发生的固投总额(不含购置土地费用)的5%至10%给予补助(产业链龙头项目按10%、配套项目按5%),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其他实际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企业上规入库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一次性投资补贴,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5亿元(含)至10亿元、10亿元(含)至20亿元、20亿元(含)至50亿元、50亿元及以上分档分别给予固定资产投资额1%、1.5%、2%、3%的补贴。以上补贴市级财政负担50%。 对符合国家、省产业扶持政策,自供地之日起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建项目,且自纳税之日起五年内缴纳税金5亿元以上的项目,承接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可与项目法人签订协议,协议可约定地方政府给予最高不超过2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奖补,奖补资金拨付方式及时间协商约定。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对申请在境内A股上市的企业,进入辅导期并在河北证监局完成备案后,给予200万元补助;向中国证监会或沪、深、京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后,再给予300万元补助;成功上市后市财政再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申请在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经具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或机构正式受理,给予200万元补助;通过审核后,再给予100万元补助。执行过程中,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政策变化调整补助时间节点。 加大产业引导基金扶持。 市金控公司等市属国企要通过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招商项目,原则上对单个企业投资额累计不得超过基金总规模的20%,占被投资企业的股份比例不超过30%。对外地产业基金公司在我市注册并股权投资我市招商项目的,市财政给予投资额度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其高管员工和合伙人参照其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和合伙人个人分红所缴纳的所得税额的30%标准予以补贴。 引进工业设计企业。 支持来我市建立工业设计机构,对复核通过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市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认定为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的,市级奖励100万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再奖励200万元。对我市企业购买其工业设计服务,按省奖励资金的50%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按省奖励资金的50%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赛,对获奖企业按省奖励资金的50%匹配奖补资金。 激活创新创业活力。 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我市创新创业或转化成果的,市财政给予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支持资金(设立研发机构的按第二条执行)。 拓展引荐项目渠道。 非公职人员引荐项目按四类进行奖励,每个引荐项目奖励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对引进总投资按照1亿元(含)以上至5亿元、5亿元(含)至10亿元、10亿元(含)以上分档分别给予投资方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1.5、2、2.5的奖励;新引进外资项目按照投资方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5给予奖励。 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大重要产业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新引进投资总额5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我市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或属于我市主导产业产业链关键核心项目;属于规模型、科技型生态高效农业重大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享受我市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政策。 符合上述标准且超出现行优惠政策,需市级财政支持的重大招商项目,视项目未来年度缴纳税收、投资强度、产业带动、安排就业等方面贡献,由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按照尽职调查、专家评估、法制审查、集体决策、履约监管的程序依法依规推进,并给予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投资、税收奖励、设备补贴、租金补贴、装修补贴、融资担保、项目借款、贷款贴息等方式。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也可根据项目推进需要临时召集召开。各县(市、区)可参照市级一事一议政策自行制定标准实施。
-
成都芯谷研创城“科创十条”支持政策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双江路二段棠湖中学(新校区)北侧约100米]面议为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培育创新生态链,推进成都芯谷研创城(以下简称研创城)快速成为成都芯谷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和引爆区,成为全市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典型示范,制定本政策。 一、总则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及《成都市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政策细则》《关于提升产业功能区要素供给质量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及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给予以下支持。 二、支持集成电路研发设计 第一条 支持企业购买集成电路设计专用EDA设计工具软件和IP(含Foundry IP模块),对于购买EDA设计软件和IP的企业,按市级补贴总额的20%给予区级配套;对从事集成电路EDA设计工具研发的企业以及为企业提供IP复用、设计工具软件或测试与分析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按市级补贴总额的50%给予区级配套。 第二条 鼓励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加大流片投入力度,对完成全掩膜(Full Mask)首轮工程产品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使用多项目晶圆(MPW)流片进行研发的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按市级补贴总额的20%给予区级配套。 第三条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晶圆中试生产线和产品质量测评、环境适应性评价、安全可靠性认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的,分别给予200万、50万的一次性区级奖励。 第四条 鼓励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2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区级奖励。 三、支持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 第五条鼓励在工业控制芯片、5G物联网通信模块、工业智能硬件、现场数据采集与集成、边缘计算、工业数据分析、生产建模仿真、工业互联网标准、新型网络技术等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发,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从0到1核心技术攻关,对获得国家立项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按所获国家专项支持资金的50%给予区级配套,单个企业每年区级配套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第六条 鼓励以CAD、PLM为主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企业和以MES为主的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工业智能化升级,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或1000万元以下且同步增长达20%(含)以上的,按其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2%给予企业经营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第七条鼓励企业将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安全防护、会议系统、协同办公等基础设施及非核心业务系统外包,支持企业采购无关联关系的研创城内企业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年度采购金额累计达到100万元(含)以上,按采购额的1%给予采购方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 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 第八条国际知名连锁企业租用研创城用房的生产生活配套企业,经认定,按其租房合同签订之日起36个月内的实际房租3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第九条配套企业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达10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的,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10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十条支持区属国有企业租赁研创城产业用房,并打造产业发展载体。 五、其他事项 (一)本政策支持范围适用于在研创城工商注册或实际入驻经营、纳税和统计归属双流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企业和生产生活配套企业,其中生产生活配套企业是指提供金融、法律、会计、人才、咨询、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专业配套服务的企业以及知名餐饮、酒店等。 (二)特别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 (三)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在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有重大调整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政策。 (四)本政策实施期间,如与我区其他优惠政策有重复、交叉的,按照从高、从优、不重复原则执行,未涉及内容以上级政策为准。 (五)各项资金支持等资助所产生的税费按相关规定由个人或企业承担。享受本政策支持的企业,未经双流区政府同意,变更公司注册、税收解缴、统计关系等事项,应等额退还已享受的相关扶持资金。 企业入驻咨询点击: 成都芯谷研创城
客服热线:400-6366558转0
津ICP备2020006662号-3 园区云招商 版权所有 部分文章为本站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